“1+1”传递“>2”的温暖

    期次:第923期    阅读:660   

  地球科学学院的“1+1”助学工程自2004年开始已经持续了近8年,自活动启动以来,学院教师积极响应、热心投入。截至目前,“1+1”助学工程已经资助家庭困难学生502人,参与教师428人次,资助总金额达60多万元。受资助的学生接近一半已经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将这份关爱继续传递给更多的人;年年又都有新的教师加入助学行列,将活动不断传承延续。
一缕暖阳
周子勇老师是“1+1”助学工程的发起者之一,对这项活动有着深深的感情,对所有受帮助学生有着发自内心的关爱。他希望“1+1”助学工程是一条爱的纽带,将老师与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1+1”助学工程如一缕暖阳,温暖每个学生的心。
  农村出身,从小过苦日子的周老师深知那些家庭困难学生的处境和感受。虽然“1+1”助学工程面向的只是大一新生,但是大一结束后,他和大多数老师一样,会继续从生活、学习各个方面给予受助学生关心、帮助。他们让受资助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自己科研项目中的一些简单实验和数据整理工作,以勤工助学的方式给学生提供资助,让学生能多一些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让学生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生活,既维护了他们的自尊,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同样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周子勇老师看到学生在自己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地改变,一天一天地进步,心里自然特别高兴。他还笑着说起曾经有一个女生因为有男生向她表白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去找他,还和他聊了几个小时,周老师耐心并且认真地听她讲述,帮她分析,给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完全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一样,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心灵阳光、内心丰富。文/黄佳宁
一盏心灯
姜振学老师参与“1+1”助学工程多年,他是很多参与教师中普通的一员,也是与很多人一道将这份关怀捧在手心的人。
  初见姜老师,他的温和平易、循循善诱就让我们印象深刻。对很多教师而言,“1+1”助学工程并不单纯是每个月拿出100元,也不仅仅是给予学生物质上的帮助,而是真心为学生着想,与他们谈心交流,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顺利完成四年的学业。
  姜老师为我们讲了一个学生的故事。那个男生来自农村,当时只一心想着大学毕业找份安稳工作,不用再担心钱,不用再为生活犯愁。姜老师在与他交流时,发现他的眼睛没有光彩,对于人生没有规划,很担心他走出校园后不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反而会在屡屡受挫中迷失自己,所以不断告诉他,要想在社会上赢得尊重,就应用知识武装自己,只有积累才能带来创造。他还专门为他画了一幅人生曲线图,以时间为横轴,人生价值、社会贡献、创造财富为纵轴,告诉他学到的知识越多,线的斜率就会越大。听了姜老师的一番话,男孩顿时豁然开朗了许多,人生的目标也清晰了许多。
  姜老师和很多老师就是这样,如一盏心灯,照亮了学生的成长道路。
  文/李莹璐 国天石
一泓清泉
师生宝老师2007年留校工作,很快就加入到“1+1”助学工程的队伍中来,像他一样的年轻教师是助学队伍的新鲜血液,年轻有朝气,蓬勃有活力。从2008级开始到现在,一共有4名学生接受过师生宝老师的资助。
  师老师感慨学院的老师们比自己想象的更有热情投入这项活动。最开始时,一般是一个老师资助一个学生,到后来,越来越多地出现一个老师资助多名学生的情况,有个老师一个人就资助了9个学生。他说,这些先行者是他的榜样和力量,他也会把这种力量带给他的学生们。
  师老师平日的工作都是在实验室里,所以与学生们的接触相对较少,是“1+1”助学工程让他能融入到学生中去。他一直努力想要成为学生的好老师、好伙伴,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他很开心自己所资助的第一个学生,现在已经上了大四,还与他保持密切联系;他始终记得有一年教师节,他收到了自己资助过的学生送来的礼物,那时的心情真是激动极了。“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当意识到有人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到他们。”
  年轻的他们恰如一泓清泉,浸润着学生的心田。
  文/李溪子 王博
微言大义话雷锋
雷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成为其中一员:有人在公交车上让座、在斑马线上扶老人过街;有人在餐厅自带筷、勺,吃不完时要求打包;岗亭的交警大哥认真地做着每个引导动作;田径场上运动员奋力起跑接过接力棒……时时刻刻都可以看到雷锋,每时每秒都可以做雷锋。——石工学院 效世杰
“学习雷锋好榜样……”今天在食堂,我又听到了那熟悉的歌声。现在的我们是“90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也正因为我们是“90后”,我们更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学雷锋,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我们自身做起!——商学院 马超
在这个价值观日益多元的个性化社会中,雷锋以及雷锋精神有了更多的意义,它以一种正面的能量来唤醒我们的幸福感。助人为乐、乐善好施是给予,而给予比索取更能让人幸福。不把学雷锋当作是多么神圣的事情,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就是学雷锋。——地学院 戴云捷
雷锋的名字如雷贯耳,而其实他也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人,也正因为如此,雷锋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雷锋!学习雷锋精神,不是喊口号,不是哗众取宠;学习雷锋,应该伸出双手,应该用行动,更应该用心,帮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化工学院 王菲
无论身在什么时代,雷锋精神都不会过时。帮助他人、关心弱者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雷锋精神的传扬也需要有好的风气和土壤。现在需要想办法为有心提供帮助的热心人解决后顾之忧,建立一些组织机构,制定一些政策制度,从而来保障他们的权益不受伤害。——地学院 李徐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