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与心的沟通
期次:第925期
阅读:833
◆外国语学院 郝雪莲
“深度辅导就是要用真情温暖学生,用道理开导学生,用行动感染学生。我常用这首小诗来鼓励他们也告诉自己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幸福,是每一个人都想拥有的。
那么,幸福在哪里?
早上醒来,幸福就写在我们的脸上;洗手时,幸福就在整个脸盆中流动;凝望时,幸福就在我们嘴角和梦中显现。
每个人对幸福的诠释会有所不同,其实,幸福就是一种心情,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感受,打开心窗,让心灵沐浴阳光,幸福将时刻围绕在我们的身旁。”
“深度辅导”模式,要求辅导员每个学期要与每个学生进行至少一次谈话,旨在加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谈话更为及时地发现和查找出学生的问题,从而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而将心理咨询的相关特质技术运用到深度辅导中去,通过尊重、真诚和共情,真实地感受和理解学生,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成长。
喜欢学生、尊重学生,肯定学生。高中阶段老师都是高高在上,而大学中辅导员更像是比大学生阅历丰富的朋友。辅导员不一定被所有的学生喜欢,但是辅导员要先做到喜欢所有的学生,认为他们都是善良的,从心理上接受学生,让他感到真正被接受。尊重学生,意味着我们是平等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向好的、积极的、向上发展的潜力。对于自卑的学生来说,我们的肯定和欣赏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力,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激励和自信。
真诚地对待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只有在学生认为辅导员是“安全”的人时,才会对辅导员有依赖感,才能敞开心扉。真诚就是以真正的自我面目出现,表里如一,还可以适度暴露自己的软弱和失败。但是真诚并不代表完完全全什么感受都说,辅导员还要有道德底线和正确价值观。
共情,从内心理解和体验学生的情绪。共情也可以称之为设身处地,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通过共情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才能取得积极的反馈。人都会本能地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但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就会让对方感到被理解,他就愿意敞开心扉,之后再给他一些建议,或说出你的观点,学生就愿意听从你的建议。
助人自助,让学生挖掘自己的能量,看到自己的力量,最后通过自己来解决面对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成长,辅导员要尽可能减少做一些学生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可以有多少种方法解决问题,哪种方式更可行。辅导员最多就是从宏观上给予建议,最后的决定仍然由学生自己来做。
谈话中适当运用语言技术。很多辅导员原本不爱说话,结果做两年辅导员后变得善谈。深度辅导中谈话过程的主体是语言,有些辅导员从谈话开始就滔滔不绝,或学生在讲的时候辅导员过早做出判断,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岔开学生的话,错过了最应该听到的学生真实的声音。因此,在深度辅导时要先倾听,接着学会打开话题的方法,随后在进入谈话的主体阶段时使用语言沟通技巧。
谈话中配合非语言技术。在深度辅导的过程中不只需要语言,文字是有很大局限性的,还要注意非语言的配合。词汇意义加上语调和情境才具有完整的意义,因此辅导员在做深度辅导个别谈话时要注意自己说话的声调和情境,不能总是刻板、严肃、大声地谈论,和风细雨比之暴风骤雨更让人容易接受。此外,更要注意面部表情、眼神接触、手势和身体姿态等等身体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