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力+协力+创新力=“石”力

——第二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侧记

    期次:第931期    阅读:817   








  “为石油献我青春”——第二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志愿者的T恤上印着这样一句既朴实无华又鼓舞人心的宣言,这是每一个石油学子的心声,也是他们积极参加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并为之付出辛勤汗水的源动力。
  第二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已经成为国际化的品牌赛事。大赛成功地将“学、赛、研”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石油学子及石油工程师打造了集应用、创新、交流于一体的平台,提高了石油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鼓舞了广大石油学子投身石油工业技术创新和生产实践的热情。
  他们用才华和毅力克服着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困难,他们协力完成了属于团队的优秀作品,他们的创新力为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增添了更多精彩,他们是石油行业未来的卓越工程师。
  他们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在采访时,记者发现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不仅考验了石油学子专业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更挖掘了他们坚持目标、不怕困难、绝不服输的意志。这意志是石油人的传统,是他们能够脚踏实地走入决赛的保证。
  获得综合组特等奖的西南石油大学“西油设计”队是一支由5名硕士研究生组成的队伍。队长刘辉在回忆整个设计过程时感慨万千,他说:“我们着手开始准备设计大赛时,距离参赛就只有大约20多天了,虽然时间相当紧迫,并且日常的学习工作也不能耽误,但我们从未马虎应付。那段时间我们每天早晨五点就起床,白天抓紧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务,再争分夺秒地挤时间准备设计大赛,晚上在实验室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和思路到差不多凌晨两三点。”信念的支撑和对目标的执着让他们充满了干劲,既与时间赛跑又精益求精。刘辉说:“我们也曾遇到多次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不一致的情况,当时真是非常受挫,但是我们相互鼓励,整体作战,以积极乐观的强大精神力量,一次又一次重新实验、重新计算。辛苦是当然的,但我们不后悔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上,因为通过反复实验得出的精确数据保证了我们的作品更完整和规范,也使得我们的论证有根有据,更有说服力。”这支冠军队伍向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他们出色的设计,更是严谨的态度和坚强的毅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石油学人”队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了,第一次没能进入决赛没有让他们气馁沮丧,反而激励他们越战越勇,经过一年的潜心准备,他们这次不仅顺利“杀”进决赛,还获得了综合组一等奖。队长李明忠说:“去年的参赛经历让我们积累了经验,总结了问题,而且还鼓舞了我们的斗志。我们积极地翻阅资料,咨询老师,有时候争论得脸红脖子粗,为的不是获奖而是获得进步。”他们根据赛题,立足于现场工程实际,融合了石油工程理论与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继承与发展了传统设计方法,完成了对研究区块气藏工程、钻完井工程、采气工程、地面建设工程、HSE及经济评价六个部分的设计内容,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气田总体开发方案。经过这一个月,经过又一次的历练,“石油学人”队收获了进步,收获了奖项,更收获了对他们坚持不懈的最大肯定。
他们并肩协力,共同前行
石油行业是一个分工明确又密切合作的行业,团队意识对于每一个未来石油人而言尤为重要,而通过采访也能发现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队伍都是协作力强、配合默契的队伍。
  来自西南石油大学的“蚂蚁”队参加了单项组的比赛,并获得二等奖,虽然这是一支仅有两个人的队伍,然而配合、合作却是她们成功的关键。曹丽娜话语简洁而有条理,她觉得两个人的团队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弥补,有着共同的目标,携手完成每一项工作,所以她起了“蚂蚁”这个别有深意的队名,她说:“蚂蚁个体很小却懂得团结协作,所以总能完成意想不到的‘大工程’;蚂蚁勤奋又分工科学,所以办事很有效率。”她刚说完,另一名成员谭晓华又接着补充说:“我们两个性格互补,我是慢性子,而丽娜办事风风火火,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进行了分工,我主要负责一些软件的学习与应用,她负责excel、PPT的处理制作。”光看接受采访时的默契就知道这个“蚂蚁”队果然名副其实。
  “西北风”是西北大学三支报名队伍中唯一进入决赛的团队,最终获得了单项组二等奖。虽然前来参赛的只有马永平和张瑞两名同学,但他们代表的是为作品付出心血的大团队。马永平说他们身上可是寄托着整个大团队的希望,所以更有信心,更加努力。张瑞说:“我们的团队宗旨就是‘团结奋进’,这也是我们能够走到最后的原因。整个大团队的氛围非常好,大家相互理解、紧密配合,我们两个在前方‘应战’,他们是我们强有力的‘支援’。”
他们是充满创新力的未来石油人
培养创新型石油人才是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举办的一大初衷,就是要通过比赛激发石油学子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成才。专家们也欣喜地看到了此次大赛中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作品,以及参赛队伍所迸发出的新活力。
  获得综合组二等奖的北京大学“寒武”队,他们的亮点就是创新。他们的参赛作品采用了很多新的方式和方法,不仅不失严谨规范,反而更精确且具有针对性。比如,在测井距方面,传统的方法是进行不确定性测算和模拟结果,在多次对比之后得出最优结果;而他们利用遗传算法直接得出结果,这种方法不仅目标性强、操作简便,而且能使结果更加准确。他们还创新使用了一些计算方法,在建模中也不循规蹈矩,在不断的创新摸索中,他们巩固了专业基础知识,了解了更多前沿技术,提升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队员们赛后不无感慨地说:“创新才会让人永不止步。”
  成都理工大学的“精华二人组”获得了单项组的一等奖,吕晶、刘忠华两人在总决赛的答辩中冷静沉着、条理清晰、思维活跃,获得了评委们的赞赏。“精华源于创新,创新成就卓越。”———这是“精华二人组”的参赛宣言,同时也是他们队名的由来。队长吕晶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每天克服一点自己的短处,就是一种创新,创新才能孕育精华。”在这次比赛中,他们增长的不仅是知识与才干,更是如何用全新的视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吕晶说:“我们在作品准备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在遭遇瓶颈时,我们尝试着用不同以往的方法解决困扰我们的问题,发现问题居然迎刃而解,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创新呢?”
  获得单项组一等奖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energystar”队的王明远和王宇航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创新班,他们对于“创新”有着更深的体会。他们说,创新不是创造,必须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只有有根基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其实在创新班的学习最首要的也是扎实专业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训练更多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次参加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不断琢磨和动手的过程中,一些新的想法、新的思路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所以创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文/大学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