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作为一种热门的战略资源,将会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激烈的能源竞争中,石油石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石油教育学会主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美国哈丁歇尔顿集团公司提供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办的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是面向掌握着石油未来的石油高校学生举办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学术类竞赛,是将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落向实处的创新举措。
大赛以推动培养“科技上有作为,学术上有创新,工程上有突破”的优秀人才为宗旨,以促进广大石油院校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积极倡导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相合的理念。经过两年的发展,大赛正逐渐成为富有石油特色的品牌性活动,影响范围更加广泛,参与高校已经逐步扩展至国外高校,参赛人数和提交作品数量创造了新的纪录。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以油田开发方案编制为主题,要求选手发挥创新精神及动手能力,利用课内学习的知识、课外查阅的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钻完井工程、油(气)藏工程、采油(气)工程和地面工程等部分的方案设计。其中,大赛综合组需要由3至5人的团队完成一整套油气田开发方案,单项组需要由1至2人完成其中一项设计方案。赛题广泛涉及到勘探、开发、钻井、储运等石油专业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石油工程的设计和管理,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提出了全方位的考验。而石油企业、石油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大赛的深度关注,体现了大赛的导向性和示范性。它对石油石化专门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为每一位参与者带来收获和惊喜,更将他们送上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
文/闫亮亮 曹立虎 方百会
理念的孕育
5月17日至20日,来自全国23所高校的参赛代表,来自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16所国外高校的学生,共同见证了第二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系列活动的精彩纷呈,共同检阅了石油院校在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共同赢得了三个石油专业学会、三大石油公司和各参赛高校的高度赞许。一个学生活动何以在国内和国际石油行业获得如此高的关注?
工程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世界。然而今天我们正面临着这样的现实:全球范围内,优秀的工程师正处于严重短缺之中。如何培养出真正卓越的工程师?这是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的课题,我国则更为迫切。由于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的日益增长,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我国的石油石化行业都需要依靠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去实现持续发展和快速增长。
近年来,石油石化行业对卓越工程师的需求呼声渐高。无论是非常规能源开采,还是深海油气钻探;无论是推进石油装备升级,还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都需要石油高校培养出更多适应一线生产需求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指出,随着全球石油行业科技水平的进步,石油行业对油田工程的开发设计已经由原来的主要满足使用功能转变为一项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使用价值、经济因素等多方面要求的工作,对设计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总体化设计思想、科研水平以及创造性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正体现了“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目标和要求,即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着眼点正在于此。大赛针对高校实际情况着手打造了一套“学习、竞赛、研究”三位一体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大赛为契机给所学知识提供实践、创新、交流的舞台,通过竞赛推进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达到“学、赛、研”三者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从而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运用石油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型、工程实践型和团队协作型的卓越石油工程师。
大赛“成长记”
2008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梁永图产生了举办一个面向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学术竞赛活动的念头。在他初步的设想中,这个活动将以贯彻落实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宗旨,以密切结合现场实际的石油工程产业链设计为载体,以学生学术竞赛为平台,以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石油工程师为目的。也正是这个尚处在萌芽状态的想法,最终促成了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应运而生。
2009年,围绕着大赛的组织机构、参赛对象、赛题模式、评审标准、奖项设置、系列活动等,石油工程学院的有关人员开始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这项工作得到了学校和石油工程学院的高度重视,石油工程学院将其列入了2010年的工作重点,全方位支持大赛的筹备和发展。原石油部王涛老部长得悉将开展此项大赛后,非常支持,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大赛正式定名为“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确定大赛的赛题要紧密结合现场需要,完成油气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主要包括钻完井工程、油(气)藏工程、采油(气)工程和地面工程四个方面的设计。
2010年10月,为满足大赛筹备工作的需要,石油工程学院成立首届油气田开发设计协会,负责大赛的前期筹备工作。2010年12月,首届大赛的活动方案初稿形成,初步确定了大赛的举办背景、组织机构、参赛对象、赛题模式、评审标准、奖项设置、系列活动等。不久,大赛选取了某油田区块的生产数据作为大赛赛题的数据母体,经过相关专家对数据的修订和完善,形成了首届大赛的赛题数据包。
经过多番沟通协调,2011年3月23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得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的授权,举办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3月28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下发文件成立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党委副书记雷玉江、副校长吴小林担任组委会负责人。
2011年5月,首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在石大成功举办,大赛共吸引了全国16所石油高校及科研院所的421支各学历层次在校学生组成的团队参赛,90余名专家教授参加了作品评审及现场答辩工作。大赛的成功举办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多家权威新闻媒体对大赛进行了详细报道。
2011年12月,第二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在石大举行,大赛还被学校列入2012年度工作重点。经大赛组委会批准,首届石油工程设计协会成立,负责大赛的各项筹备工作,贾承造院士出任协会总顾问。
2012年4月27日,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赞助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此后,中石油、中石化、哈丁歇尔顿公司赞助大赛。
2012年5月18日至20日,第二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3所高校的1283支队伍报名参赛,大赛的规模、系列活动、赛题设计、参赛队伍水平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年轻的组织团队
一位老师带队,14个兼职辅导员筹划,30个学生骨干组织,300名志愿者参与,就是这样一个团队,在校、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具体指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保障了这一有全国23所高校,11个国家16所国外高校,4000余名学生参与的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顺利举行。
“这些拼搏实干的辅导员、学生干部和志愿者,是我们的骄傲。”大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梁永图说:“这次设计大赛系列活动多,现场协调多,各方关注多。组织团队每位成员每天的工作量都非常大,俗称的‘5+2’,‘白加黑’,真是一点都不虚。为了大赛能够成功举办,大家齐心协力,遇到困难不放弃,遇到挫折不言败。每个人都用最昂扬的斗志、最坚韧的毅力,挖掘潜能,凝聚力量,把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当作一个梦想去实现,收获了成长,创造了奇迹。”
负责大赛宣传工作的兼职辅导员方百会先后参与两届大赛的组织工作。她说:“我们的组织团队为大赛付出了努力,同时也得到了极大的历练。在这几个月中,我们坚定同一个信念: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倡导同一种精神:实干创造奇迹;追求同一种境界:细节关乎成败。我们相信,有压力就会有动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会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