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英国(一)

    期次:第942期    阅读:744   




  
□杨东杰(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开栏的话:在向着“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办学目标迈进过程中,中国石油大学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石大师生走出国门,出国交流,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本报自本期起开设“走出国门”专栏,刊发出国访问、学习的师生们的心得体会,共同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共同感受更加多元的教育方式,欢迎广大师生踊跃来稿。
  2011年9月28日至12月28日,经学校推荐,我有幸参加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2011年高校优秀工作者出国研修英国班,在英国里丁大学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学习了英国高等教育、学生支持与服务、高校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内容。其间,参观了英国招生委员会,考察了牛津、剑桥等大学。在此愿将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首先来说一说英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与现状。
  1.从精英化到大众化。英国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源地,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2~13世纪。全英国目前共有150多所高等学校。1987年10~20岁适龄青年中全日制大学生的比例由1960年的5%上升到15%,2010年达到45%,英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在校学生总量上从上世纪60年代的20多万增加到今天的100万人。2006年英国政府对与高等教育有关的机构进行了重组和分解,设立了创新大学与技能部,与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高等教育研究院一起,成为影响和促进英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发展的四个重要部门。
  2.从福利化到收费化。过去英国学生进入大学是不收费的,15年前英国高校开始引入收费机制,目前收费标准已经从15年前的1000英镑/年,提高到2004年的3000英镑/年左右,且在2012年将达到9000镑。这是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过程,政府不能继续承担高等教育的高额费用,只有走上收费制。实现收费制度也为广大非传统学生提供了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的机会,对培养专门人才,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带来了积极的效果。
  3.从区域化到国际化。目前英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额学费与拨款体制的变化,高校大规模扩招,平民子弟入学人数的增加,教育方式的变化,高校之间在招生、课程设置、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激烈竞争等等,使得英国高等教育不断研究和探讨新的发展之路。目前,教育业与高科技产业一起成为英国的主要支柱产业。英国的教育始终坚持对内福利化、对外产业化的双重标准。国际留学生是其高校的最大收入之一。目前,英国高等教育每年仅从海外学生身上,就能获得100多亿英镑的收入。许多大学都明确提出了建立多样化教师群体、多样化学生来源的发展战略目标。
  4.始终坚持高校治理自主化。英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因其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差异而各有特色。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是委员会(董事会)决策下的校长负责制,通过学校各层级的委员会负责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对学校的各项事务进行决策。学校的管理则由大学校长领导下的行政体系来执行。学校具有高度的自治权,国家只对整个教育行业制定发展规划,并不干涉高校的管理和建设。学校的监控主要由社会第三方来完成和进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