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今年暑假,中国石油大学224支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以“庆祝建团90周年,争做团的好青年”、“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践行北京精神,构建和谐社会”、“预迎校庆60年,见证石油工业新发展”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坚持围绕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在组织形式、实践内容上实现突破和创新,在发挥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性上不断超越。
走出校园,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天空;步入社会,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气息。从校园出发,从实践开始,贴近一线,深入基层,了解社会,体验生活,究竟收获了什么,让我们听听实践归来后的同学们怎么说——
与“先锋”零距离
□地学院 刘婧璇
今年的七月,伴着盛夏的烈日炎炎,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无论是在测线交织的地震队,还是在紧张有序的科研院所,处处都是东方物探人勤奋努力的身影和充满自豪的笑脸。如果不亲身来到东方物探,我可能永远不会知晓并体会到,有这么一群人在高原、在丘陵、在戈壁、在海上,甚至在更多更远的地方,为探寻那“黑色的金子”付出了多少。
在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和那些工作人员们交谈,他们轻描淡写地讲着工作中的不易,为了得到更好的地震资料,控制干扰,夜间工作是常有的事,有时甚至是一天一夜;他们也与我们分享了在不同地方的施工趣事,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还有充满乐趣的野外生活;他们更严肃地为我们介绍工作的重要性,只要打开仪器,坐到控制台前,就要一丝不苟,不知疲倦,绝不能有任何的走神,绝不能有任何的马虎。由于野外工期长,工作单调、生活枯燥,也总有心烦和抱怨的时候,但是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乐观、积极面对生活的他们。他们常说:“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快快乐乐的过。”这就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石油人,这就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物探人。
“精诚伙伴,找油先锋”——这是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的企业精神,也是东方物探人不断努力的方向。这些可爱的物探人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艰苦找油找气,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为了祖国的石油勘探事业奉献着青春和热血。先锋,是晨曦破雾而出的第一缕阳光,朝气蓬勃;先锋,是初春绿动的第一场春雨,润物无声;先锋,是雨后悬空的第一道彩虹,绚丽多彩。
而我作为新时代的石油人,作为新时期的石大人,更应该继承和发扬石油精神,把“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石油精神发扬光大,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勇攀高峰,为祖国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历练与蜕变
□石工学院 王敉邦
从前期的材料准备到申报获批,从购买火车票到顺利抵达,从参观学习到平安返回,经过了这次去吐哈油田的暑期社会实践,我感觉完成了一次蜕变,心智更成熟,眼界更广阔,内心也更加坚定。
还没有正式开始社会实践,就先开始了旅途的历练。漫长的几十个小时的辗转旅程,“绿皮车”没有空调,白天闷热夜间寒冷,火车座位翻身出入都很困难,窗外是延伸至很远的戈壁与荒漠。我们的身体承受着疲惫与劳累,心里却翻江倒海地想了很多,那些奋战在石油一线的人们,是不是也要常常忍受如此劳顿的旅途,是不是还要在远离繁华的地方忍受寂寞与枯燥,是不是需要一种强大的毅力和精神才能够积极乐观地做好每项工作?
在吐哈油田的参观学习,我真的是大有收获。我们近距离地参观了温米采油厂的采油现场,观摩了采油机修理过程,对温米采油厂的井网布置、联合站、计量站等进行了了解和学习。我们知道了采油机的工作原理,学习了采气机与采油机的不同,了解了游梁式抽油机即单驴头式抽油机、双驴头式抽油机和曲柄平衡抽油机的优点与缺点。我们了解了吐哈油田的发展历史以及鄯善地区的地质资料,巩固了所学过的地质学和油层物理知识。
经历了短短的社会实践,我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和经历的收获,还有心灵的震撼。计量站中孤独驻守的身影,炎炎烈日下奋战在打井一线的背影,夕阳西下才工作归来的笑容,黑夜里巡逻车的灯光,石油工人乐观向上、永不言败的坚定信念和坚毅品质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对石油工程专业更加了解,让我们对未来的道路更有信心,更加坚定。
实践,成长的一小步
□信息学院 李婷
经过了一番策划与准备,赴昌平区小水峪村的暑期社会实践终于成行。看望村里留守的孩子们,了解村子的发展情况是我们实践的主要目的,然而我们收获的却远比预想的多。
7月10日早晨,我作为实践团队的队长,带领队员们穿着学校的文化衫出发去往小水峪村,有些兴奋也有些紧张。小水峪村地处北京较为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几经颠簸和周折,才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村党支部的沈书记带我们一一走访留守儿童的家,在途中给我们介绍了这些孩子的家庭和处境。整整一天,我们走访了全部18个留守儿童的家,为每个孩子送去了文具,跟他们聊天,嘱咐他们要时刻注意安全。
返回途中,队友们的心情都很沉重,我们见过的每个孩子,走进的每个家庭,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是需要父母疼爱照顾的孩子,同样生活在北京,可他们却要比同龄的城里孩子承受更多——父母常年不在家,家里的所有事情他们都要自己去做,很多不懂的不会的,都只能靠自己慢慢地揣摩、学习。一个叫陆敏雨的小朋友今年才7岁,她不仅要在家做饭、做家务、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刚刚4岁的妹妹,而在小水屿村这样的孩子不止小敏雨一个。我们一直在思考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让他们也能够拥有一个阳光灿烂的童年,却也不禁沮丧实践时间的短暂,自己力量的有限。
第二天,我们再次出去发去往小水峪村,了解村子的发展和当地的民情。我们采访了一些村民和村委会的党员同志。在前些年,小水峪村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很多孩子上不起学就早早外出打工。而这几年,20多名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组织村民修通多条管道,因地制宜地种植了枣、葡萄、柿子等果树,鼓励种植户开展采摘园、农家乐等项目,还定期走访困难户家庭,为他们申报相关救济款项,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与人玫瑰,手留余香,我想,这便是一名党员的精神。党员的先进性不是说出来的,是默默无声做出来的,不是靠活动宣传和靠文件传达的,是持之以恒而深入人心的。
这次实践,让我们迈出了成长的一小步,虽然活动结束了,但是我们对留守儿童的牵挂没有停止,向优秀共产党员的学习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