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油大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打出“组合拳”———
想干事有机会,能干事有平台干成事有发展,不干事有压力
期次:第944期
阅读:1162
“青年教师成长成才一直受到学校的特别关注,在这里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担子很重,但舞台更大!”近几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青年教师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了学校对他们职业生涯设计与发展进程的重视。
学校围绕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制度建设、平台搭建、条件保障、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想干事有机会、能干事有平台、干成事有发展、不干事有压力”的良好局面,吸引和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为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引进培养结合,强化“两个背景”。在强化“工程化”背景方面,近两年学校实施了“师资博士后”制度,要求新进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为期两年的研究工作;同时,组织来自非石油院校的青年教师深入石油企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增强对石油文化的认同。在强化“国际化”背景方面,学校一方面通过修订青年教师出国研修管理规定,突出教师国际化经历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的导向作用,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或开展访学活动;一方面积极引进海外人才,规定重点学科引进教师中具有国外博士学位者不低于当年引进教师总数的1/3,特别鼓励基础学科引进海外留学人员。
师德师能并重,促进专业成长。学校通过制定实施《师德规范》,开展“三育人”演讲比赛等,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通过实施助教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举办教学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学骨干教师称号”评选等活动,学校大力引导青年教师热爱教学、投身教学。学校还设立了“基础学科研究基金”与“前瞻导向项目基金”,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开展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科学研究;推行了“青年拔尖人才岗位制度”,让受聘该岗位的青年教师在三年聘期内享受校聘四级教授岗位津贴,可以指导硕士研究生,聘期考评良好的还可指导博士研究生,为优秀青年人才搭建发展晋升的“快速通道”;制定特殊政策,对新引进的国外高水平大学归国博士,在其申报学校人才支持计划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方面给予支持。
服务管理同举,激发队伍活力。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主动提供贴心的服务,为新进校的青年教师发放安家费、住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学校不断深化人事聘任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发展激励机制,建立了“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岗位聘用制度,让青年教师感到既有奔头又有压力,引导青年教师把个人价值追求与学校发展目标相结合,激发青年教师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文/本报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