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增进能源安全,加强能源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预防危机和制定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在世界能源市场上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面对俄罗斯能源与经济战略的调整以及世界能源与经济版图的变化,中国应如何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能源、经贸合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2月28日,由中国石油大学与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国际能源政治论坛———中国—俄罗斯—中亚—里海国家油气合作研讨会在北京昌平中国石化会议中心隆重举行。300多名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韩国等国家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加论坛,以俄罗斯、中亚地区的能源政策和外交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为主题展开讨论。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于洪君,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员、农业—食品政策与自然资源利用委员会主席戈尔布诺夫,阿塞拜疆哈泽扎大学校长哈姆雷特,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总裁陈秋途,北京华信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臧建军,韩国首尔大学教授安世炫,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驻华使馆商务参赞拉西莫夫,俄罗斯联邦驻华使馆秘书切尔内乌索夫等嘉宾出席了论坛。
学校党委书记蒋庆哲主持了论坛开幕式。校长张来斌致开幕词。他指出,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联手举办首届国际能源政治论坛,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能源企业进入俄罗斯和中亚能源领域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论坛构建了多方合作交流的平台和机制,会聚了来自中国、俄罗斯、中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领导、能源专家和企业高管,是一次政产学研结合的国际盛会。
陈秋途、于洪君、戈尔布诺夫先后发表致辞,高度评价本次论坛对推进各方能源领域全方位合作的重要意义。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宣读了俄中友好协会会长季塔连科的来信。来信高度赞扬了中国石油大学在培养优秀石油人才和促进全球能源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并对首届国际能源政治论坛的举行表示祝贺。
臧建军主持了论坛主题发言环节。俄罗斯科学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鲁班,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俄罗斯联邦驻华使馆特命全权大使拉佐夫,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院长姜洪,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能源系统研究所副所长萨涅耶夫,新疆大学文科基地“天山学者”特聘教授潘志平,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鄂姆斯克理工大学教授罗斯托福采夫,中华元国际金融智库创办人、原第一财经副主编张庭宾先后发言,围绕“俄罗斯、中亚地区的能源政策和外交及对中国的影响”的论坛主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28日、29日,在论坛的四个分会场,与会嘉宾分别围绕中亚能源与地缘政治、俄罗斯与欧盟能源合作及对中国影响、俄罗斯与东亚能源合作、中—俄—中亚地区能源企业合作等主题进行了交流。
论坛举办期间,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于洪君会见了戈尔布诺夫。双方就中俄关系发展进行了友好交流,并就加强中俄在能源、粮食等领域的合作交换了意见。蒋庆哲陪同会见。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行,对于促进学校国际石油政治研究中心学科与学术研究的发展,拓展学术领域与合作平台,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