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中国石油大学国际化进程记事簿

    期次:第952期    阅读:724   

  2013年
1月,学校召开国际化工作会议。
2012年
3月,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学科与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学科排行。
  3月,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揭牌。
  4月,中国石油大学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合作成立的中德国际工程师学院揭牌。
  9月,哥斯达黎加共和国副总统路易斯·利伯曼访问石大。
  10月,“油气地球物理探测创新引智基地”获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批准立项。
  12月,石大与与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联合举办首届国际能源政治论坛。
  12月,石大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共建的联合培训基地揭牌,这是学校第一次在境外设立培训基地。
2011年
5月,教育部批准中国石油大学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
  10月,石油工程学院在美国丹佛2011SPE年会上设立宣传招聘展台,对参加行业年会招聘海外人才的模式进行了首次探索和实践。
2010年
5月,石大与哈丁谢尔顿公司联合成立中国石油大学哈丁谢尔顿页岩技术研究中心。
  9月,中国石油大学等18所高校,与欧洲“工程大学教育研究联盟”的12所成员高校建立“中欧工程教育联盟”。
  10月,中国石油大学首个管理干部境外培训班顺利结业。
  12月,国务委员刘延东为石大与厄瓜多尔基多圣弗朗西斯科大学联合建立的孔子学院揭牌。这是学校在海外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
2009年
4月,学校首批入选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项目。
  9月,首次启动全英语教学国际班项目,深入推进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工作。
2008年
6月,学校物探重点实验室国际部——爱丁堡海外研究基地主任李向阳教授获得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2008年,学校与国外多所大学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不断延续和深化。
2007年
5月,石大与中国石油合作,在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开办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研究生班,这是学校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研究生班。
  12月,学校出台《关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若干意见》。
2006年
3月,石大与中国石化合作培养的58名学生赴俄罗斯和阿塞拜疆留学。
  4月,学校召开第三届教代会专题会议,研讨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特色化、国际化、人才强校”三大发展战略。
  5月,学校第九次党代会隆重召开。“立足石油,走向世界,实施国际化战略”成为学校在新时期的六项战略任务之一。
  10月,学校举办中国能源战略国际论坛。至2012年,该论坛成功举办七届,成为能源战略研究领域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多方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
  12月,石大“重质油化学与开发技术创新引智基地”获“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资助,这是学校首次获得该计划资助。
2005年
3月,在第三届第六次“双代会”上,“国际化”成为2005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写入校长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