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优秀的集体,这是一个有凝聚力、向心力的团支部,获得过院辩论赛冠军、校辩论赛亚军、综合测评全校第一;曾被评为校“优秀团支部”、“十佳团支部”,以及“北京市我的班级我的家示范班集体”、“北京市优秀班集体”;更在近期成为石大首个获得“北京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北京市基层团建示范点)荣誉称号的团支部。这就是中国石油大学地学院地质2009级创新班。
在这样一个集体中成长对于班级成员而言是一种荣幸,反过来说,拥有一个个如此优秀的同学是这个班级的荣耀。这个优秀团支部的成绩来自于每一名团员的不懈努力,来自于地学院地质2009级创新班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创造。班级成员34人累计获得36项北京市级和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获得100余项校级奖项。3年多,他们褪去了青涩,逐渐成长为有理想、有能力的青年学子,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行,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学期,他们有很多故事与经验想与大家分享———
一切从彼此熟悉开始
刚入学时,每个人都带着些许青涩,对新环境有些陌生,与新朋友在慢慢熟悉,地质2009级创新班的班委们为了“破冰”,让班级成员尽快熟络起来,真可谓是煞费苦心。班委们开会讨论着各种各样的方案,不断鼓励同学们和不熟悉的同学沟通交流,组织着大大小小的班级活动联络大家的感情,想办法活跃班级的气氛,让大家消除顾虑和陌生感。比如在游戏分组时,班委们鼓励还不熟悉的同学一起合作,班级聚餐的时候提倡男女生混着坐,划分学习小组时别出心裁加上了“每个小组必须有一个女生”的规定。
班长陈相亦说:“春游、秋游这样的集体出游活动最能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了,玩得多了自然就熟悉了。”大一时,他还不是班长,但却对当年那次出游印象深刻。他回忆说:“我们大一的时候去了碓臼峪,晚上在野外烧烤聊天,月光下围着篝火,大家开始敞开心扉,畅谈理想和未来,彼此间的隔阂不知不觉就消失了,心贴得更近。”
说起集体出游,地质2009级创新班的班委真是细心、耐心,时间长了更积攒了经验。活动需要事前精心策划,由专人负责各个环节,比如有人负责提前去出游地考察,计划好游览路线,甚至在那里住一晚进行体验;有人负责做旅行预算,购买食物、水等。每一个过程都有相应的班委负责,经过班级的通力合作,每一次出行活动都成了班级最美好的回忆。
班级是心底的一份归属
地质2009级创新班的成员在谈起这个集体,以及对这个集体的回忆时,脸上总是带着平静却温暖的表情,就像是谈起远方的家一样。陈相亦说:“一个好的集体总能给人一种归属感,我们班就是我们的归属。”
大一的元旦,地质2009级创新班举行了一个特别的活动,每个人用一张彩色纸给辅导员折一颗心,写上美好的祝福。他们借用了一个教室,由一个会用纸折出心型的女生在讲台上认真为大家做示范,剩下的同学都坐在台下,凝神观察,把沉甸甸的心意折到一张轻薄的纸中。陈相亦说:“这样的礼物不需要花多少钱,而它出自于我们的双手,代表了我们的心意,每个班级成员都能参与其中,我们就这样凝聚在一起。”
班里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风俗不尽相同,不过似乎大部分地区过年过节都会吃饺子,所以在大三那年的冬至,班委组织全班同学一起来到食堂包饺子。在食堂里,男生们主要负责和面和擀皮,女生主要负责包饺子,大家通力合作,有说有笑,不过饺子包到最后,奇形怪状,有老鼠形状的,有球形的……“不过好在到最后下锅煮的时候,大多数饺子的皮和陷还是在一起的。”陈相亦现在说起来还是满脸沉醉的笑容。
这个班级总是惦记着每一个成员,考虑每个成员的感受,班级组织活动时,都要询问每位同学有没有时间,对这个活动抱着怎样的态度,经济接受程度是多少;在确定班歌、班训的时候,总是积极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反复的商量和讨论。与其说这是一个集体,不如说这更像是同学们用点滴心血汇聚成的“巢”。
有“学霸”更有“体育健将”
地质2009级创新班的大部分同学都是“学霸”,班里更是有着浓浓的学习氛围。创新班本来就汇集着非常多的优秀人才,而淘汰机制更让每个人都有压力和紧迫感,但这种竞争关系并没有让这个班级成员间变得剑拔弩张,反而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好传统,压力成为整个集体的动力,带动着所有人不断进步。
在学习方面,团支部就像是一个旗手,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团支部时刻关注着学校政策上的新举措和新变动,关注着学科竞赛的相关信息,并将信息及时传达给每位同学,还特别鼓励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同学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大三时,全班累计有50人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11人次获得市级竞赛奖励,81人次获得校级竞赛奖励。班级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的获奖者更是不断涌现。
团支部经常组织大家形成各种学习小组,让大家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在这样一个集体中,没有吝啬的只顾自己学习的人,也没有希望得到帮助而孤立无援的人。在英语四、六级备考期间,班里自己还会组织模拟考试,同学们自觉地相互帮扶,一起做题和练习,最终全班四级通过率为100%,六级通过率为97.05%。
这个集体的学习氛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死学、有效率,同学们上课时专心听课,课下专心完成作业,认真复习,更广泛涉猎各种书籍,通过各种学术活动和讲座来丰富内涵,开阔视野。
此外,在这样一个“学霸”班级里却不乏“运动健将”,男生们经常成群结队打篮球,全校女子800米的冠军也来自这里,女子5000米几乎追平校记录。团支书王梓媛既是保送北大研究生的高材生,更是体育运动中的佼佼者。会学又会玩,学得好玩得棒,这成了地质2009级创新班的标签,也是他们的骄傲。学生记者/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