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水平是大学重要的“软实力”

□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校长工作报告摘要

    期次:第958期    阅读:696   

  一流的大学除了要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一流的办学条件,还必须有一流的管理。加强和改进管理始终是大学的重要工作——外部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去年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和《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两个文件,对我们推进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事业的快速发展,原来的管理理念、方式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同时加强和改进管理也是提高学校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当前,加强和改进管理,应重点做好“四化”:
  一是要加强规范化。加强规范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各种规章制度科学合理规范并得到有效执行,特别是要注意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能够切实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制度出台前要深入调研,多听取意见建议,出台后要严格遵守,抓好落实。我们现在有的制度要么执行不力,要么作用有限,其中既有宣传不到位的原因,也与缺乏有效的监督有关。同时还要对执行效果及时进行总结,要根据形势变化对各种制度及时调整或者修订。我们有的文件试行了七八年还是试行版、有的文件相互间存在“打架”现象,这些都是管理中不严谨、不规范的地方。今后将进一步推进学校制度规范化建设,形成科学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
  二是要注重差异化。多样性、多样化是大学的显著特征,直接体现在学科、学院、教师和学生身上,相应的管理也应体现差异化,特别是不能搞一刀切。对于学科来说,我们学校虽不大,但学科门类较多,不同学科发展机制不同,投入、评价、考核机制也应不同。如:对于应用学科,要鼓励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注重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成果转化;对于基础学科,要强调占领学术前沿。对于教师来说,不同教师的学缘背景、兴趣特长、理想追求都不同,我们应该给每位教师提供成长发展空间。对于学院来说,因发展历史、发展定位等方面的不同,不同学院在规模、水平、特色、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我们既要加快主干学院的建设,同时也要重视其他学院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不同类型的学生差异明显,差异化管理的核心是就是要善待每位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让他们都能健康成长成才。
  三是要加快信息化。信息化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各高校提高办学水平、竞争取胜的重要战略。这方面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学校的发展要求还不能完全相适应。我们要以信息化促进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要针对各个部门彼此独立,存在的数据标准不统一、更新不同步等问题,建立统一规划、实时共享的信息化系统,打破这种“信息孤岛”,提高管理效率。要以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要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的巨大优势,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要不断深化网络教学、远程教学以及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等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网上共享平台建设,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要探索建立科研资源共享平台,推进协同创新有效开展。
  四是要增强民主化。加强民主管理是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首先要认真落实学校即将下发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渠道的作用,这一文件初稿已经发给大家,请大家提出意见建议。今后我们继续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在民主化决策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的有效机制。其次,要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在学校的主体地位。第三,要积极推进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广泛接受师生的监督。要创新公开方式、丰富公开内容,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能及时反映给学校并得到相应的反馈。各管理部门和直属机构要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为师生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