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油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系列报道(一)
人才需求导向下培养理念与模式的蜕变
期次:960期
阅读:880
【编者按】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别是石油石化工业需求为导向,依托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传统和办学优势,优化、组合、利用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通,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着力推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本报将从本期开始刊发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成果,敬请关注。
2009年,中国石油大学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0年,教育部批准学校在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等3个工程领域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历经四年的发展,石大以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强化实践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转变教育观念,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创新性、职业性、国际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石油大学以在职研究生为主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于1998年,尽管已有超过十年的积累,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仍是一个全新课题。
培养目标是什么?培养规律是什么?培养重点是什么?培养模式是什么?培养环节有哪些?支撑体系如何建设?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但有一个共识自始至终非常明确,那就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不是一项自上而下推动的任务,而是新形势下学校推动研究生教育和整个事业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学校主动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要,满足社会特别是石油石化工业对未来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必由之路。
专业学位相对于学术型学位,最根本的特点就在于它鲜明的职业标准。无论是专业技术能力还是学术能力,专业学位教育都需要围绕职业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进行。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中国石油大学近四年来立足于企业需求,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实践环节建设,不断明晰思路,深化认识,寻找路径,确立了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理念。
在招生环节,探索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拔制度,从符合研究生免试条件的大四本科生中,通过面试直接选拔品学兼优、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专业课程入学考试实行分类命题;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单独复试,在复试中注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
在培养环节,构建了注重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设计了“课程教学+实践训练+论文就业”三年三段式格局,第一阶段在学校进行1.5学期的课程学习(入学当年9月至第二年4月);第二阶段在企业进行1年以上的工程实践训练(第二年5月至第三年9月);第三阶段根据现场课题进展情况,可以返回学校或继续在企业进行论文研究工作(第三年10月至第四年6月),三个阶段相互衔接、各有侧重、前后贯通,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通,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强调企业专家参与研讨制订,强调凝练培养方向、优化课程体系、调整知识结构,强调知识性与工程性并重、专业基础与先进技术并重,课程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多专业模块组成,特别设置了学科前沿课、学科平台课以及案例分析等工程实践类课程。
在此基础上,学校把实践能力培养分解成若干典型片段,最终再组合为一个递进式的工程实践创新训练体系:课程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初级经验系统,校内实验平台教学和仿真基地学习进一步提高专业实验技能,校外基地工程实践训练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最后由项目研究工程完成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
“三段式”培养不是简单的培养过程安排,而是代表一种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螺旋式上升,实践修正理论,论文基于实践,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三年不断线。
黄辉是2010级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油气井方向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读阶段申请3项发明专利的“辉煌”让他有点儿传奇色彩,但他和不少同学一样,在三年的学习中经历了一个艰难蜕变的过程。“在学校的课程学习为我们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远不能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他刚进入中石化钻井工程研究院实习时,因为不熟悉工作,只能先跟随企业导师做一些基础、琐碎的工作,后来才慢慢进入钻井新技术调研及前沿展望课题组,进行导向尾管钻井技术、海底钻机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正是这个过程,磨练了我的综合研究能力,让我在实践中学会如何思考寻找课题方向和创新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为自己的研究所用。”
为了保障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具备一定的专业资质,学校还专门开设了与行业领域岗位资格认证制度相衔接的培养内容,把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作为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石大,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专门为学生普及涉及油气田开发、钻井、采油等方面的石油工业行业标准、政策法规,并组织开展了HSE(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和井控培训等岗位资格认识工作。部分专业硕士在走出校门时,不仅拥有毕业证、学位证,还会怀揣由国际钻井承包商协会认证的HSE及井控培训资格证书,为他们开启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起点。
在对石大已经毕业和正在学习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采访时,坚持、自觉、专注、担当、真诚、合作等等这些听上去带着些“文艺气息”的字眼儿被屡屡提及,这些被校长张来斌归纳为“软实力”的职业素养,同样成为了学生们在实习实践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艾勇是2010级地质工程专业测井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中的佼佼者,他在塔里木油田工作站作为主要成员取得的工作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油田生产实际,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优先面试并顺利进入塔里木油田工作。他认为帮助自己达成心愿的除了工作能力,更有自己在工作中得到不断锻炼的意志品质和精神面貌。2009级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藏工程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张伟华三年研究生经历中,有一年半的校企联合培养是在中原油田进行的。她说:“在企业工作,不可能一个人单打独斗,要不断地向别人学习,要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尽快融入工作团队,更要很好地与人沟通。实习阶段虽然还不是真正的工作,但这样的培养模式提供了一个很真实的工作状态,你需要调整心态和立场,学习很多职场方面的学问。”
这一点,在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郭绪强这里得到了进一步印证:“化工学院第一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签约率比学术类研究生的签约率还要高一些,一方面因为市场对于这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更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很多企业对他们的印象非常好,有一些表现很优异的就直接留任,很多企业专门来校招聘专业学位研究生。”文/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