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5月18日至19日,第三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行。大赛共产生卓越杯(特等奖)1组、一等奖18组、二等奖36组、三等奖119组、鼓励奖164组、成功参赛奖224组,同时产生团队总分奖3个、优秀组织奖4个、优秀指导教师52名、先进个人20名。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石大黑金”团队赢得卓越杯。
本届大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办。经过三年的发展,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成为了全国乃至国际石油界的品牌活动。大赛以“学以赛用,赛以促研”为基本理念,为国内外石油学子打造了集应用、创新、交流于一体的平台,让“未来石油建设者”相互交流,产生思想和学术的火花,更好地提高石油工程类在校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鼓舞广大石油学子投身石油工业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实践。
本届大赛选取稠油油藏资料作为基础数据,共有2185组队伍、6000余人报名,556组队伍提交有效作品,52组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在作品类型上,在已有的方案设计类综合组和单项组的基础上,增设了技术创新组和国际组,并邀请了国内外石油公司的专业工程师,与国内高校的著名教授一起组成评审团,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企业实际应用和高校理论教学两个角度对作品进行专业评定。
在颁奖大会上,张来斌表示,大赛作为石油学子的“奥林匹克”,反映了石油工业发展趋势,体现了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相结合。本届大赛在组织形式、奖项设置、赛题选择等方面较往届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005年度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主席GiovanniPaccaloni高度肯定了大赛的设题、筹办、组织以及所具备的学术性、技术性、国际性,表示本届大赛对挖掘和培养更多的卓越石油工程师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养的好机会。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高级副总裁王志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助理陈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人事部副主任金华在致辞中表示,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顺应了石油产业技术革新、石油石化能源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搭建了提升石油人素质、加强各石油高校与石油石化企业联系的平台,在石油石化行业不断创新的道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认为大赛选题更具实践性和国际性,为促进学生开拓创新,开阔视野,加深对专业知识理解提供了良好平台。他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为祖国石油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王立生指出,大赛立足于石油教育,着眼于国际视野,为石油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并已成功加入“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他希望大赛能够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在高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方面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付志峰,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理事长曾玉康,以及中国石油学会、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哈丁歇尔顿集团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长江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常州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重庆科技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领导,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蒋庆哲,党委副书记雷玉江,副校长吴小林、张士诚等出席了颁奖大会。
大赛期间,还举行了第三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暨未来石油工程师论坛、第三届“博德世达杯”全国石油工程知识竞赛、第三届全国石油工程知识竞赛(国际)、石油高校卓越人才联合培养座谈会以及包括技术讲座、“挖掘你的内驱力”公开课和论文宣讲在内的SPE系列活动。
(高民 刘自中 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