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油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系列报道(四)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叠加效应
期次:第964期
阅读:952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最难的环节在于学生的现场实践,最重要的也是怎样全流程完善学生综合能力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融会、提高。
专业学位教育面向社会人才需求,有明确的实践导向,其培养工作超出了学校能力范围,学校不再是人才培养的唯一主体和参与者,包括实践课程、实践环节、论文设计等都需要社会、企业、科研院所甚至地方政府的共同参与。
中国石油大学通过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形成了多元主体投入、多方参与、多方受益的开放式办学格局,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获得了广泛支持。目前,学校已建立了112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企业工作站),聘请校外导师,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充分体现出专业性、工程性,为研究生提供广泛的选题内容,涵盖了前沿工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工程应用、工艺流程训练、生产计划的实施与管理等各种工程实践类型,其中很多课题是企业生产中面临的“急、重、难、新”问题,2009至2011级工程硕士研究生全部进入联合培养基地进行工程实践训练,为学生打造了“真刀真枪”的专业实习和专业实践环境。
这样深入、持久的合作得益于学校六十年来始终坚持不变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石油石化行业发展需求的办学宗旨,更得益于校企双方互惠共赢的合作根基。
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和现场师傅,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提供了不同侧重点的理论与实践资源。
中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从2011年开始遴选地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工作站,为保障工作站人才培养质量,研究院设立了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落实进站研究生的课题及必需的科研、生活条件,提供相应的生活补贴,并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为帮助进站研究生尽快融入工作站,研究院对进站研究生开展入站教育,使学生了解企业概况和企业文化,熟悉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技术保密要求。在站期间,为研究生指定1至2名现场指导老师,帮助其完成实习任务和学位论文;积极选聘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的专家担任研究生现场导师,并对现场导师进行定期考核,对于不合格的导师取消其指导资格。在安排现场导师上,严格按照进站研究生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与导师结对,并将导师和学生安排在同一项目组,以便导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安排课题研究上,遵循课题研究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研究计划,开展课题研究。
鲍磊是2012年毕业的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10年7月,在学校读完一年研究生课程后,他进入中国石油大学设在辽河石化的研究生工作站,一年半后,他在这里顺利完成了自己的硕士论文。2012年7月,由于他在工作站的优秀表现,这个小伙子成为辽河石化第一名从工作站直接签约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在企业工作站的经历成为他非常宝贵的财富。谈起自己的实习经历时鲍磊心怀感恩:“研究生工作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工业生产现场学习的平台,提供了一个参与重要课题研究的机会,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踏板,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企业文化、施展自己特长的一个空间。”
石油工程学院2010级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研究生孙吉凯今年6月马上就要毕业了,但在今年1月份就已经签约国民油井华高公司(NOV),谈及签约原因,他很感激地说:“读专业硕士研究生期间在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的实习经历对我成功签约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企业导师陈天成在塔河油田现场待的时间比孙吉凯还要长,也算是孙吉凯的现场实习师傅了。去中石化实习之前,他的校内导师王镇全副教授和陈天成沟通之后,结合孙吉凯自身的条件以及陈天成导师所做的科研项目而确定了他的学位论文。“这个项目对我写硕士论文有很大帮助,我论文的研究成果就是项目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孙吉凯说。陈天成在现场的指导也让他受益匪浅。“比如一口老井,里面有套管,我要在套管上钻孔,那么如何判断是否钻孔成功呢?我在现场问陈天成导师,他启发我看岩屑,你用盐酸滴定岩屑,看之后的化学反应来判断岩屑成分,我顿时茅塞顿开。”孙吉凯说起这件“小事”来仍然是满怀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宁正福说:“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紧密配合,及时沟通,这样更有利于企业导师结合自身科研情况来指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具体实施由企业导师来确定和指导,最后学位论文答辩校内导师来把关。”这样的程序对学生来说可以说是“量体裁衣”,“量身定做”。
校企合作培养全日制工程型硕士研究生,形成了具有实质意义的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办学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而且实现了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受益,密切了校企关系、教师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科技创新与工程应用的关系,促进学校、导师和学生与企业、行业的融合,推进了校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全面合作。
发展中蕴蓄着更强大的生命力。几年来,中国石油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理念到位,政策到位,行动到位,管理到位,专业学位类别从1种增至4种,其中工程硕士招生领域增至20个,共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2175名,占硕士研究生招收总规模的31%。2011年,学校获得“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荣誉称号,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和化学工程等3个试点领域获得“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荣誉称号。2012年,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全日制工程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协同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职业分化正愈来愈细,社会在诸多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可以期待,专业学位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复合性、应用性特征一定会得到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和青睐。而中国石油大学在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探索实践将为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提供示范和借鉴的意义。 文/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