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载弦歌不辍一甲子薪火相传

    期次:第968/969期    阅读:1323   


  一九八八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开始两地办学


  二○○五年,学校更
  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石大精神:实事求是 艰苦奋斗 爱国奉献 开拓创新
校    训:厚积薄发 开物成务
校    风:实事求是 艰苦奋斗
教    风:为学为师 立德立言
学    风: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
肩负使命 北京石油学院成立
我们的大学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事业的开展而成立发展起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1952年,为加强新中国石油技术人才的培养,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下,政务院批准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筹建北京石油学院。1953年10月1日,北京石油学院正式成立。这一天,在现在的海淀区学院路20号原校址上,1000多名师生员工会聚在半是田野、半是工地的校园里,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开学典礼。至此,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宣告诞生,迈出了我国石油高等教育的新步伐。
  当时的北京石油学院,汇集了一批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如胶体化学家傅鹰,地质学家张更,化学家张锦,化学工程专家曹本熹、武迟、朱亚杰等(后来均成为院士和著名专家)。
  新建的北京石油学院,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一个团结一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集体。到1966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北京石油学院已经成为一所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广大师生为国家石油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早期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成为我国石油战线的新生力量。他们中的许多人,从克拉玛依油区、祁连山下、嘉陵江畔、青海冷湖、玉门老君庙转战大庆、胜利、江汉直到海洋石油,成为我国石油、石化战线的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迁校东营 改称华东石油学院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1969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仅用两周时间,北京石油学院被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矿区。1970年3月,学院改名为“华东石油学院”。这次迁校造成学校师资人才大量流失,教学科研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损失严重。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广大教职员工仍坚持开展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特别是把教学科研与现场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为当时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这个时期,“文革”前后毕业的学生已逐渐成为石油战线的生力军,先后参加了江汉、陕甘宁、辽河等地区的石油会战,发现了吉林、辽河、河南等大型油田。1978年,我国原油年产量突破一亿吨,成为当时世界第八大产油国。充足的原油供应缓解了“文革”时期能源紧张的局面,对支撑当时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两地办学 驶入加速发展快车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石油高等教育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198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华东石油学院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创办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国家教委批准华东石油学院及北京研究生部、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成石油大学,形成在北京昌平和山东东营两地办学的格局,校本部设在北京。从此,石油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1997年11月,经国家原计划委员会批准,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行列;2001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这一时期,石油大学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学科专业快速发展,一批重点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成绩突出;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持续增加,教学科研条件明显改善,在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冠名“中国” 踏上新的发展征程
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从此踏上了新的发展征程。今天的石大,已经成长为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院校之一,成为石油石化学科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设有地球科学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教学部、国际学院11个学院(部)以及提高采收率研究院、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4个直属研究院。多年来,学校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高队伍建设水平;把人才培养作为立校之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科学研究作为强校之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办学,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0余万名优秀专门人才,为国家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他们中有以吴仪、周永康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何国钟、王德民、时铭显等院士为代表的优秀科学家,以李毅中、卫留成、马富才、王彦、周吉平等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家,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为代表的英雄模范人物,以及一大批石油石化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骨干。在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一代青年校友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活跃在我国石油石化等各个行业的中坚力量。
  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石大60华诞即将到来,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中国石油大学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矫健的步伐,向着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为“中国梦”、“石油梦”、“石大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