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成立于2010年4月,是在原机电工程学院基础上调整成立的,其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北京石油学院机械工程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院已成为石油装备、石油天然气储运、油气生产安全、能源工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3个博士授权的一级学科:机械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6个博士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油气储运工程、工程力学、热能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3个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安全科学与工程;7个硕士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油气储运工程、工程力学、热能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1个国家重点学科:油气储运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院拥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分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研究中心及研究室、1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拥有4个本科招生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油气储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安全工程,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油气储运工程为教育部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并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立了本科生卓越工程师班。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0人,专任教师80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6%,正高24人,副高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4人、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1人、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获得者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拔尖人才7人。
学院现有在校生231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4人,硕士研究生658人,本科生1306人,留学生61人,工程硕士195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学院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与美国、英国、德国、巴西、韩国、日本、阿联酋等国高校保持密切联系,每年都有在读学生被派往上述国家攻读学位或进行联合培养。
“十二五”以来学院科研及教学成果显著,获12项科技奖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类项目资助30项;在SCI、EI、ISTP三大检索源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32篇,获各类发明专利69项;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
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书育人理念,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每年都举行大学生机器人比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组队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机器人大赛,同时还选派学生出国参加SPE(石油工程师协会)组织的大学生石油知识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图注:①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②学院承办第三届世界石油天然气工业安全会议;③学生参加春季运动会;④学生参加首都高校第六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⑤教职工参加文艺汇演;⑥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⑦机器人大赛精彩纷呈;⑧教师为学生授课;⑨⑩教学实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