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

    期次:第971期    阅读:1619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11年11月,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6月的外语系。在学校党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下,外国语学院抢抓机遇,取得了学院整体工作的跨越式发展,现已建设成为英语学科方向明确,特色比较鲜明,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外语教学条件较好,大学英语教学和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稳定,社会需求旺盛,在同类理工科大学的外语院系中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型实体。
  学院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英语语言文学和翻译硕士学位(MTI)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设有英语本科专业。现有四个系部和一个研究中心,即英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研究生英语教学部、亚欧语教学部和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开设英语、俄语、德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7个语种。
  外国语学院现有10届本科毕业生450人和11届硕士毕业生260人;目前在校生中硕士研究生2个年级共139人,本科生4个年级8个班共205人;此外,英语双学位三个年级6个班共255人,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3个语种特色班6个班共266人,英语演讲与辩论特色班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班83人。
  学院拥有一批学有专长的专家、教授、学术带头人,及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现有在岗在编人员68人,其中专任教师61人,职员及实验室人员7人。专任教师中有校级教学名师1人,青年教学骨干教师5人,品牌课教师4人。拥有三个批次12个备案教学团队,其中5个为校级培育教学团队。
  学院还聘请了美国认知诗学专家MargaretFreeman、著名国际认知语言学专家刘世生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熊沐清教授等8位国内外著名语言学家担任学院兼职教授。每年聘请外籍教师4名,中外教师团队合作教学正在成为我校外语教学的特色和亮点。
  学院于2010年申请并获批“翻译硕士(MTI)”硕士点,2011年9月,首批全日制“英语笔译”专业翻译硕士研究生入学;2011年6月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于当年6月20日召开了“外国语言文学”校级重点学科论证会。
  学院拓展传统的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涵,把国际能源舆情和产油国地域文化研究融入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的环节。2012年3月举行了“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首届国际能源舆情论坛”,同时创立了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网(www.energypo.org)、新浪官方微博和刊物《能源舆情》。
  学院MTI人才培养与能源舆情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密切结合,开创了特色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举行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专题研讨会,成功聘请到5名校外专家担任校外导师。2013年成功主办2013年上半年北京地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学学术研讨会。
  学院培养的特色化专业翻译人才得到国内外业界认可。2012年以色列-中国学术交流基金会委托学院教师和翻译硕士为基金会翻译学术研究成果,为其官方网站提供资料更新服务;学院8名翻译硕士在中国政协报舆情监测室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习实践。
  2012年与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第三届全国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研讨会,极大提升了我校在学术界的声望,大会前夕学校首次成功举办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讲习班,引起国内学界一致好评。
  学院教师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并增加了对教师参加学术交流的支持力度,2012年共资助教师41人次参加了24次学术研讨会。2012年全院共发表论文79篇(核心论文9篇)、专著1部、教材3部、译著5部、编著5部;成功申请到各类科研项目35项。
  学院始终坚持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统一的原则,在抓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各系部积极探索,各层次人才培养取得新的进展。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强调“通用”与“特色”相结合,通过修订和完善本科生、翻译硕士、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切实体现各类学生的培养定位;研究生培养结构优化,特色明显,走在了理工院校的前列,得到学校充分肯定;在分级教学模式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大学英语教学部新一轮改革于2013级新生中启动。研究生公共英语改革在2012年秋季学期逐渐铺开;小语种特色班培养稳中有进,开设了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3个语种6个特色班;英语演讲与辩论特色班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了教学和培训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演讲和辩论水平,提高了在各类大赛中的表现和成绩。此外,学院还加强与台湾云林大学、以色列-中国学术交流基金会、以色列巴依兰大学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
  学院依托我校主干学科优势,借校庆60周年的东风,贯彻“以服务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学科建设为中心,以狠抓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主线,加强学科特色建设,扩大在石油石化国际化过程中的影响力,为全面建成具有显著特色的国内理工科大学一流外语学院打下坚实基础,力争建设成为适应我国能源国际化需求的专门人才培养与培训的重要基地,成为为企业、团体、政府机构提供世界能源文化与信息咨询的智囊团。
  图注:①求职中的毕业生;②首届国际能源舆情论坛;③MTI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会;④第三届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研讨会;⑤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⑥教师参加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获奖;⑦学生参加中国首届议会制辩论赛;⑧建系十周年庆典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