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梦奋斗梦石油梦中国梦

追梦

——四代石大人的梦想之旅

    期次:第972期    阅读:764   


余世诚


李根生


李明


董小宁


  
文/本报记者 学生记者
六十年的风华流转,记录着中国石油大学的风云变迁,也烙刻着无数学子的梦想与青春。从北京石油学院到华东石油学院,从石油大学到中国石油大学,京鲁大地承载着中国石油大学四段创业历史,同时孕育了四代艰苦奋斗的石大人。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办学条件,就会有不一样的校园生活,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历程,但无论何时何地,石大人都有着同样坚定、执著的石油梦,有着同样纯净、美好的母校情怀。
  在这次庆典大会上,四位分别经历了“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四个发展阶段的梦想讲述人用平实却深情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在校时的经历,对母校的感情,以及内心深处激荡的石油梦,深深打动了现场的校友师生。
  第一篇章《创业梦》的梦想讲述人是石油机械专业1956级校友余世诚教授,他回忆了60年前北京石油学院创建伊始的艰辛岁月,当年校园的一草一木和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动情的讲述唤起了很多校友,尤其是经历过北京石油学院时期的老校友的感情和记忆。余世诚教授说自己只是用最平实简单的语言,把所了解的、印象深刻的往事讲出来而已,但青年园、北教楼等等熟悉的名字,还有充满了青春记忆的树木、道路,都与这一代人年轻时美好的情感紧紧连在一起,只要一听到这些熟悉又难忘的场景,他们感情的闸门就打开了。他激动又有些遗憾地说:“虽然我是1956级的,但是我从1953级的老师、同学那里了解了很多北京石油学院建校时的情况,真是有很多想说的、要说的,不过时间有限,只能用最概括的语言讲述出来。一些老校友参加完庆祝大会后碰到我就说:‘老余啊,我听到那些老柳树、小白杨,真动情啊,还想听呢,怎么就不再多讲一些呢?’”
  校庆前,余世诚教授接到通知要他在庆祝大会上作梦想讲述,讲一讲北京石油学院成立时的情景,他说:“这都是我熟悉的啊,自然当仁不让。”于是,他在接到通知的第二天就从市区来到学校投入排练,他笑着说:“排练弄得老头我是真紧张啊,虽然我对那段历史很熟悉,稿件也是我自己起草的,但可能还是年纪大了,灯光一打,导演一指挥,我就说错了好几次。不过最后上台讲述时的反响还是非常好的,让老校友们回到了那个年代,重温记忆中的北京石油学院,唤起深深的怀念之情,也夹杂着丝丝悲壮的情感。”
  第二篇章《奋斗梦》的梦想讲述人钻井工程专业1979级校友李根生教授讲述了自己在母校求学、任教、科研的经历,他娓娓道来的话语勾勒了华东石油学院时期石大人成长的历程和梦想,记录了学校对于学生培养、平台搭建所倾注的心血,也让台下的前辈、同辈和后辈们感同身受。他始终强调自己是“咱们学校自己培养、土生土长的一名教师”,而母校始终是自己“为石油事业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舞台”。李根生教授还特别提到了石大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他说:“多年来,老前辈们的优良传统一直激励着我们。科学研究要重视基础理论,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一项大的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长达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可谓十年磨一剑,这其中离不开老、中、青三代科教人员的辛勤劳动。”
  李根生教授说:“是母校为我们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让我们的奋斗梦插上了高飞的翅膀,是油田和石油行业为我们提供了现场试验和检验理论的机会,给了石油科技梦实现的平台。”而与李根生教授一样,在华东石油学院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石大人,现在已经成为石油战线的中流砥柱,承接着前辈们的光荣梦想,也传递着自己所坚持和秉承的石油梦。
  第三篇章《石油梦》的梦想讲述人叫李明,与之前两位有些不同,他所讲述的并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他通过阅读《风华石大》中那些最真实的回忆和记录,想办法了解现在仍在国外一线工作的石油人的亲身经历,向观众讲述了作为新时期石油工人,奋战在海外石油工作一线所经历的枪林弹雨、艰辛困苦。他的讲述震撼和感动了所有的观众,在武装冲突时有发生的埃塞尔比亚尽情挥洒炽热青春,用青春与行动、乐观与执着践行石油梦的故事,是新一代年轻石油人、石大人逐梦的缩影。
  李明在整理这些故事时常感到遗憾,自己因热爱母校留在了这里,而更多的同龄人却选择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石油。他说,“在讲述过程中,‘我就是他’,而‘他’就是千千万万奋战在石油前线的石大人。”年轻的石大人从“石油人才的摇篮”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奔赴石油一线,无论他是在艰苦的沙漠、深海,还是远在中东、北非,他们都怀着同样的石油梦,有着同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四篇章《中国梦》的梦想讲述人是自动化专业2011级学生董小宁,年轻充满朝气的她正如风华正茂的中国石油大学一般,迎着新时期的明媚曙光,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董小宁说,短短三年时间,她对学校的感情有了质的改变,从听从父母意愿的选择,到懵懵懂懂的了解,直至发自内心的骄傲和热爱,她看到了前辈们对于石油梦的执着和坚韧,接受了母校对自己的培养和熏陶,感受到石油精神渐渐融入自己的血液。
  董小宁说自己是个“幸运儿”,普普通通的自己能够站在母校六十周年校庆庆典大会的舞台上,跟余世诚教授、李根生教授一起讲述梦想,近距离感受前辈身上的闪光点,非常的荣幸。同董小宁一样,这一代的石大人有着更优越的学习条件和广阔空间,也有着更独立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然而对梦想的坚守和期盼、对母校的深情和感恩却一脉相承。董小宁说:“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石油工程师,这是我的石油梦,我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