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在细微之处

——本科班级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期次:第974期    阅读:814   

  本科生班级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依托,积极开展本科班级精细化管理探索和研究,对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等,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0月31日,石大举办第十届学生工作论坛,辅导员们围绕“学生班集体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研究”的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本期“青年沙龙”邀请部分辅导员一起来探讨如何从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深度辅导工作、开展项目管理、积极有效利用新媒体、做好评价反馈等方面加强班级精细化管理工作。

以专业特色化培养为基础
□仝泽民
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提升精细化、特色化水平,努力做到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民主决策,自主管理,因材施教。
  传统的班级事务管理模式中缺乏对于专业发展需求的考量,班级的考核体系缺乏一定的区分,班级建设理念上也沿用统一的标准,忽视专业特色化培养的需要;管理模式中忽视了对学生个体潜能的激发与个性化发展需求;班级管理工作行政干预较强,学生的民主诉求和班级的自我管理易被忽视。
  勘查专业在学生生涯规划中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在班风建设中突出石油精神教育,在班级学风建设中完善管理制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强调自主管理,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打造国际化班级。
  将班级精细化管理同专业特点相结合,就是要将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细致化落到实处,尊重学生差异,注重全面发展,让每个人都能够成为班级管理者,通过爱心、细心、宽容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
以紧抓细节为着力点
□尹斌斌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学生是班级工作的主体,辅导员作为连接学校和学生的桥梁,要做好学生精细化管理就应从生活细节着手,逐步了解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辅导员要更多地参与到学生实践和活动的组织管理中去,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位学生,定期对学生进行深度辅导,在细节中给予关爱;学会倾听,在倾听中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
  辅导员对班级和学生进行阶梯布任,将教育和管理细化到每位学生、每个细节,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最终实现班级管理的最优化。充分利用“推荐竞选、在野监督”的自主管理等制度及其他管理培训机制,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
  精细化管理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要通过反复论证,根据学生班级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行,不断完善。要及时对精细化管理实施情况与具体效果进行总结,最终固化成果,建立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并逐步向外推广。
以人性化管理方针推动第二学士学位班级管
□李冰
相对于普通本科生而言,第二学位班的学生往往年龄较大,学文科的较多,理工科基础薄弱,思想相对成熟,有主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学校归属感差、学习和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等。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在管理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采取了五方面的措施:关注思想动向,加强归属教育;优化学风考风,重视常态沟通;完善管理制度,致力平等交流;发挥学生特长,激发活动热情;实行绩效考核,督促鼓励并重。
  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思想态度变得积极,深入开展红色“1+1”主题教育活动,并获得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项目三等奖;考风学风得到改善,综合测评优良率达68%;学生踊跃参与校园活动,在学校文体活动中参与率达56%。
  第二学士学位班学生的管理问题是学生工作的难点,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制定人性化的管理方针,最大程度将第二学位学生培养成思想政治坚定、知识才能兼备、文体特长突出的全方位人才,才能对石油院校第二学位班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五精四细”的管理法则
□王宇航
在企业当中,精细化管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被概括为“五精四细”。借鉴这一体系,在高校班级管理中,“五精”分别是文化精神共识、班干部队伍、良好学风建设、内外部信息管理、完善班级制度;“四细”分别对应的是细分学生类型、细化班干部分工、细化班级和个人目标、细化班级制度建设。
  做好班级的精细化管理一是从实体文化和精神文化入手,打造班级灵魂,让学生找到个人归属感,提升班级凝聚力;二是提高班干部的选拔标准和培训力度,增加班干部的考核内容,从而提升整体工作质量;三是以学业辅导为切入点,创造集体自习和针对辅导的双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学生的学风建设;四是以科技促管理,利用QQ、E-mail、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掌控信息,建立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新平台,开展深度辅导;五是以保障学生利益为原则,在《学生手册》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班级管理制度,细化班级管理体系和形式。
用项目管理法打造有生命力的班级
□周思淼
班级精细化管理应该紧紧围绕以建设“有生命的班级”这一管理理念展开,将班级管理工作专一化、入微化,实现班级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而项目管理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形式。
  班级生命周期按照自然年级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要求辅导员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班级建设。
  第一阶段是初步建立,破冰初期,辅导员要帮助班委会建立良好的威信,帮助班委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规范班级管理;第二阶段是逐步稳定,特色建立,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考虑科学地组织活动以求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第三阶段是稳步发展,成果显现,辅导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工作经验的积累与传承,在交流中完成自我的完善;第四阶段是成果巩固,稳步过度,辅导员应注意准确把握学生情况,适时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使得学生在此阶段能平稳过渡。
  为毕业生量体裁衣
□邓听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毕业生的发展要求更加多元化,且容易出现思想起伏,学校的日常管理难度和压力均增加。毕业班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精细化管理的灵魂。毕业班辅导员需要具有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专业的知识和投入的状态才能够将毕业生学生工作开展得深入、有效。
  2.体系化的毕业班管理教育方案是精细化管理的航标。在毕业班管理教育方案设计中要特别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发展等需求,设计贴近学生的班级活动。
  3.学生个体特点的全面掌握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开展就业意向摸底调查,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宿舍走访、学生交谈的过程中,要随时对学生求职、考研等情况的变化进行了解和登记。
  4.毕业班学生管理干部是精细化管理的主力军。在组建毕业班学生干部队伍时,要挑选有精力、有进步意愿的学生,特别要调动保研学生的进步意愿;同时成立班级、宿舍两级就业委员体系,每个月召开就业委员会议,了解目前学生面临的就业困难,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帮扶。
  5.多渠道的沟通途径是精细化管理的助推剂。辅导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阵地,通过博客、飞信、QQ、微博等工具随时公布就业信息,做到就业工作全覆盖。
 
  勿以善小而不为
□张慧敏
在当前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中,班级管理存在着诸如辅导员个人色彩过浓,过于重视整体成果忽视个体发展等问题。因此,班级精细化管理应该遵循班级管理制度化原则和人本化原则。从“有教无类”——对班级学生一视同仁和“因材施教”——充分尊重个体差异两方面着手,深入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班风建设目标精细化。明确班风建设目标,强化榜样激励力量;辅导员和班委会充分了解情况,实时掌握资料;以制定班规确保班风建设的落实。
  辅导员与学生沟通方式精细化。在当前辅导员工作中,与学生的沟通方式是既具有制度性,又具有灵活性的重要方面,这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心理疏导、职业生涯规划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精细化。首先需要民主选举、精心培养班级干部,营造精细化的班级管理氛围;同时强调学生自我管理的精细化,并着力做好班级实践活动精细化。
  班级学生心理状态管理精细化。针对学生不同的家庭因素、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心理特征,应该做到精细化沟通、精细化管理、精细化培养。尤其对于心理状态比较脆弱的学生,更应有精细化的制度保证辅导员和班委会及时详细了解情况,寻求应对措施。
  班级精细化管理是当今高校教育中重要的探索与尝试。班级精细化管理应该从制度入手,坚持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尊重个体差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情感培养,以情感教育拉近辅导员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感化学生的心灵,强化班级管理的内动力,是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