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期次:第801期    阅读:674    作者:□人文社科部 吕文江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动力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营造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绵延五千年而不中断,正是因为中华文化在本质上是开放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既能保持民族性的恒定,又能回应时代性的要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的每一分子都有维护民族命脉,弘扬民族文化,建设我们共同精神家园的责任和义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做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在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的时代背景下,提升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中华民族是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尤其是在近代百余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的对抗中,逐渐形成的包括中国境内五十六个民族的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汉民族和各兄弟民族逐渐形成了共休戚、共荣辱、共存亡、共命运的民族认同感,日益凝聚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动力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营造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是深远的,一个民族历经千百年的锤炼而形成的文化积淀是本民族代代相传的共同精神财富,体现着民族精神的深层底蕴,具有超越时空、历久而弥新的精神力量。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维系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如何理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从空间上看,中华民族是包括了中国境内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包括了汉民族和其他各兄弟民族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中华优秀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从时间上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所凝聚的核心价值理念经过历史的积淀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财富,直至今天仍然具有约束人心的力量。与此同时,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绵延五千年而不中断,正是因为中华文化在本质上是开放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既能保持民族性的恒定,又能回应时代性的要求。可以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体现的正是中华文化在空间和时间上强大的包容性和共有性。
  我们今天为什么特别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世界各国的历史实践早已证明,文化乃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脉所在。文化昌盛则国运昌盛,文化消亡则种族不存。明末大儒顾炎武曾言:“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国者,政权也;天下者,民族也,文化也。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政权更替并不影响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但近代以来异民族、异文化的入侵却引发了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沦丧的危机。因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的每一分子都有维护民族命脉,弘扬民族文化,建设我们共同精神家园的责任和义务。
  在近代之前,中华文化曾经极度辉煌,在世界文明体系中大放异彩,睥睨自雄。但是,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声势逼人;而自清末至今,中华文化一次又一次地经历了西方工业文化的冲击,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为探索中华文化的出路,谋求中华文化的复兴而殚精竭虑,上下求索。其中,主张彻底否定传统文化者有之,主张坚拒西方文化者有之,主张“中体西用”者有之,主张“返本开新”者有之……直至今天,随着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对话日益全面深入,我们依然行进在探索中华文化复兴之路的征程上。“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百年文化难题的最新回答,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复兴中华文化、传承民族命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际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文化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政治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国家实力日益增强。随着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形象正在逐步确立。然而,在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国的崛起不但需要发展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更需要发展文化软实力作为其坚强支撑和深层动力。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既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升之后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战略布局的客观需要。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我们要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更要重视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往开来,发扬创新,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重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