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发表石大碳捕集研究成果

    期次:第1001期    阅读:1175   

  本报讯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学院陈光进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及其合作伙伴原创一种吸附—吸收耦合分离技术,10月9日,世界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刊发了该学术成果,题目为“Ahybrid absorption—adsorption method to efficiently capturecarbon”,石大化学工程学院博士生刘煌、青年教师刘蓓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生Li-ChiangLin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CO2分离捕集是全球性的关注热点。石大的该项成果将纳—微尺度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Framework,MOF)与乙二醇溶液混合形成可流动的浆液,以此为介质在常温、常压到高压宽广范围内高效分离捕集CO2。该工艺方法集传统MOF材料吸附法、醇胺吸收法、离子液体吸收法、膜分离等各种材料和工艺的优点于一体,不仅消除了它们各自的缺点,而且形成了奇异的协同强化效果,使其具备吸收容量和选择性高而解吸能耗低的特点,同时还突破了吸附分离只能利用固定床进行切换操作这一工艺瓶颈,有利于进行系统热集成,十分显著地降低了材料生产成本,是一种低耗高效的脱碳技术,打开了一扇MOF材料研发和应用的新窗口。
  该项研究成果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京化工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合作,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石化联合基金、面上基金和国家“973计划”项目以及美国能源部的支持。该技术已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申报国际专利。
  该成果刚刚发表,即引起海外媒体的关注。美国《Climate Wire》对课题组进行了通信采访。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校主页新闻头条大幅报道了此成果,认为是碳捕集领域的革命性进展。
  《自然·通讯》是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旗下的著名刊物,以刊发多学科领域重大科研成果进展著称,在国际上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在最新发布的2013年科学期刊引用报告中,《自然·通讯》最新SCI影响因子为10.742,排在多学科综合性期刊的第三位,仅次于《Nature》和《Science》。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学技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