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学生成才需求为导向

    期次:第1001期    阅读:820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日前全面启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出要在巩固已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持续推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助力改革深入推进,本报特别设立“聚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专栏,关注改革热点,及时报道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进程,敬请关注。
  今年5月份,中国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对本科一、二年级205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2%的学生表示大学英语学习效果一般或不好,55%的学生对自己进入大学后英语水平的提高幅度不满意;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在“教”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超过50%的学生认为是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重复了中小学英语教学路径,缺乏挑战性,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懈怠和厌倦;与此同时,超过50%的同学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应该为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国际学术交流提供支持,但现实与此距离甚远。
  “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这样的调查结果,让石大的外语教学团队开始对所有教学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扫描诊断,下定决心动大手术,不仅治标更要治本。那么此次改革到底有哪些新举措,对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怎样的新挑战?就此记者采访了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徐方赋教授。
  记者: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徐方赋:应该说,过去十年间,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处于改革之中。对此,高教司刘贵芹司长有个基本评价:“成绩不小、问题不少,有进展、待突破”,这个评价同样符合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根据即将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质量标准,新一轮改革更加强调根据学校层次定位、特色定位和学生需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评估、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自身建设。
  更重要的是,学校实施国际化战略迫切需要我们融入人才培养主旋律。我校课程体系中已有双语课、全英文班,外语学院开设了英语双学位和英语演讲辩论特色班。应该说效果都不错,但受益面有限,作为国际化能力基础的大学英语(以及研究生英语)主体改革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记者:此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徐方赋:新一轮改革始于2013年,大学英语总学分从16减为12,并分成“综合”和“视听说”两个独立课型;同时,我们在A级班开展了通用学术英语教学的试点并取得良好效果。结合大规模学生需求调查,我们本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精神,将新一轮全面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确定为:重新定位、多元建构、特色发展,建设适应学校国际化战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形成各级别、各门类课程体系完整、互动良好、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的良好局面。具体而言,我想说明两点:
  第一,在确保同学们能够达到我校对毕业生英语能力要求的前提下,提升整体语言难度和训练强度,加大各级别英语课程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的差异性,结合我校石油石化学科特色,增加能源科技、政治、经济和舆情,以及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等通用学术英语教学内容,实现向“基于内容”模式的转变。
  第二,一个时期后,目前意义上以一套教材为依托、以技能训练为重点的单一“大学英语”课程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通用英语、学术英语和专业英语相融合,必修阶段同选修阶段相衔接的系列课程群。
  记者:新一轮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怎样的挑战?
  徐方赋:大学英语教师始终处于改革的风口浪尖,这也是全国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我们这些老师,大多都已经有10年乃至20年以上的大学英语教学经历,经验丰富,这是好事,但同时也容易形成惯性。所以我们提出建设与时俱进的学习型教学团队:一是在通用英语阶段,帮助和引导学生提高语言学习难度和训练强度,体现大学英语同中学英语有质的区别;二是学术英语阶段,从单一教材的习惯中解放出来,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并主动学习能源科技、政治、经济和舆情等知识,为“基于内容”的教学作准备;三是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要形成一体化管理;四是着力提高平台选修课的开课水平和吸引力。所有这些,对教师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记者:如何确保在学时学分减少的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有新的提升?
  徐方赋:这实际上是深化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单纯地看,学分减少了、质量反而要提高,似乎有些不合逻辑;但综合地看,这是教育综合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为此,我们将采取两条措施:一是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强度,彻底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引入“翻转课堂”等新模式,把英语课堂改造成为学生高强度英语训练的场所,教师成为这些训练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推进者;二是强化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管理,形成课堂内外一体化管理,保证同学们课外学习的时间不降反增,为此,自主学习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检查都将形成一整套完善机制。
  记者:您认为学生在大学里提高英语水平起决定作用的是老师还是同学自己?
  徐方赋: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一道问题是“你认为从‘学’的方面看,大学英语学习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A.学习动力和精力投入不足;B.学习方法需要改进;C.学习内容不适应;D.学习目标不明确;E.其它”,2056份问卷中选“A”的占到70%,说明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
  问题在于,为什么会动力不足、投入不足?宏观地看,是大环境所致;微观地看,前面已经提到,同我们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亦不无关系,这也是新一轮改革的重点。换句话说,老师在同学们提高英语水平中的作用更多地应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加大语言难度、提高训练强度、激发学习兴趣来体现。我想特别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激发兴趣”,要防止娱乐化倾向,无论老师和同学,如能在“Interest comes from hardwork”上统一起来,我们的英语学习即可在新的高起点上克服“高原”现象,实现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