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去卖烤冷面?

    期次:第1001期    阅读:942   

  □肖宁波(化工学院研究生)
这几天,顾客们站在石大南门我的“石大烤冷面”小吃车前,总会好奇地问:“你是研究生?”我都会如实回答。我知道大家为什么反应这么强烈,无非是因为我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给大家和自己一个解释:我为什么去卖烤冷面。
  三年前,我是长江大学的一名本科毕业生,正和所有毕业班的同学一起找工作。但很快我就发现,面对680万竞争对手,想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实在太难。于是,我选择了另一条路———考研,我需要一个更有优势的跳板。这并不是条容易的路,为了考上中国石油大学,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那时候的我年轻气盛,总觉得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就必须得到,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现在想可能那只是一种带点赌气的固执而已。每天早起晚归,多少次想放弃,可只能咬紧牙为自己打气后又重新上路。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我过得比我想象得要平静很多,仿佛就是完成了一项任务,身上那重重的担子放下来了,身心轻松。
  一年前,我满怀着欣喜来到北京,开始了我的新生活——成为一名“研究僧”。生活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上课,吃饭,睡觉。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健忘,它让你选择性地忘记曾经的苦楚。直到研一的下半学期开始进入实验室,接触了为找工作烦恼的师兄们,那个“曾经”的自己,那个“将来”的自己。
  我开始想,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我渴望的呢?是待遇好的?是发展前景好的?还是工作环境好的?其实都是,我想获得所有的好条件,但往往现实会狠狠地甩一个巴掌让我清醒。我告诉自己,最重要的应该是“选一个你所喜欢的职业,干一番你所喜欢的事业”。说到这儿,可能好多同学会“呵呵”一笑,你是来跟我谈理想谈情怀的吗?你是来给我灌鸡汤的吗?其实,恰恰相反,我是来跟你讲现实的。试想一下,在接下来的40年,你每天在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每天跟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那不是一种悲哀又是什么?
  人生苦短,所以我不愿意这样子。我开始琢磨自己的喜好。在对自己做了一个全方位的分析之后,结论有点儿纠结——貌似“吃货”才是自己最本质的回归,我的理想就是开一个餐馆,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餐饮,就像《寿司之神》里卖了一辈子寿司的二郎。
  父母对我的决定是一万个不理解:“一个研究生,跑去卖吃的!就算不被乡亲们笑死,好不容易把你供到研究生,你就干这个谁都会干的活?!”我一次次解释:“书没白读,因为学校教会我最多的不是知识,是对我思维和做事方式的培养,大学生做餐饮,有大学生的思维和方式。”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不赞成,但他们还是由着我试试。
  最初,我想去卖湖北荆州最著名的油焖大虾,我想创造属于自己的餐饮品牌。为此,今年暑假,我专门拜师学艺,花了两个月时间,熟练掌握了这道菜的做法。但真正把想法付诸实践,问题就接踵而来——在北京开店,远比我想像得艰难。我曾经想找几个已经工作的同学合伙,可大家一听我理想化的畅想之后,一片质疑之声:“北京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贵的租不起,便宜的没人流量。”“湖北口味的菜,能适合北京人么?”“做餐饮,你做调研了么?”我明白大家的忧虑,几个刚刚工作没多久的小年轻,怎么可能把积蓄压在一个学生的理想上?
  于是,我的“油焖大虾计划”只能暂时搁置。再选择时,就务实多了——我看中了“烤冷面”,味道不错,做法也不复杂,在某种程度上具备标准化操作的可能性。石大附近的“烤冷面”有多家,但生意火爆的就那么一家,我排队吃过一次,感觉并没有特别之处。
  于是,在拜师学艺之后,我开办了我的“石大烤冷面”小吃摊。经过几天试营业,以及对调味酱的不断改进,我的生意渐渐走上正轨,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是常客,大家对我的行动力也是频频点赞。
  当然这只是起点,我的餐饮梦想才刚刚起步。它只是我理想路上的初心,我想从它开始一步步地完成我的梦想。所以,请你不要嘲笑它或他,因为他是有梦想的人;请你不要怀疑它或他,因为他已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