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我校德育与学生工作成果综述

    期次:第803期    阅读:516   
















  在学校举办的 专题教育、科技创 新、社会实践、志愿 者服务等丰富多彩 的活动中,学生收获 了理想,收获了成 长。


  1981年6月,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20多年过去,我校在校研究生人数由初建时的55名发展到目前的3692名;本科生从1988年石油大学(北京)成立、1989年恢复招收本科生时的186人发展到现在的6500多人。伴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我校学生工作也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尤其是学校自2000年归属教育部管理以来,校党委始终把学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育人为中心,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学生工作干部开拓进取,不断探索新规律、研究新情况、采取新措施、解决新问题,学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学校已经建成了一支由85人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形成了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生工作部门具体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系、部)紧密配合的学生工作体制,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逐步走向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学生党团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效强有力的党团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学生工作牢固的思想、政治保障。近年来,学校积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体系,组织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工程”、“优良学风建设工程”等六大系列工程。
  学校重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目前,学校共开设108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质教育课,构建了完整的“两课”教学体系。
  学校构建了高标准、严要求的党员发展体系,学生党员比例稳步提高,学生党支部设置和学习教育活动日趋规范,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同时,学校不断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加强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建设,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是学生工作顺利开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保障。
  2000年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并着力建设了一支“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在学校发展的每个重要时期和关键时刻,全体学生工作干部始终团结一致、上下一心、甘于奉献、忘我工作,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管理干部。7年来,学校共有79名学生工作干部受到了学校和上级部门的表彰。
  学生工作综合保障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2000年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了以“两课”教育为主专题讲座为辅、全员参与和有课外实践基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管理干部和教师队伍共建、课内课外齐抓的“学风建设体系”,产、学、研共同支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五级网络干预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体系”,有学科和基地支撑的“人文艺术素质培养基地”,全员参与、全程教育和指导的“就业指导体系”,人员和工作切实到位的“管理服务体系”,来源多渠道和到位的“经费保障体系”,以及结构合理、绩效明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等学生工作教育、服务体系,为我校的学生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综合保障。特别是学生资助体系建设成效显著,7年来,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发放金额超过2600万元。
  学校积极推动“基于四级二类考核体系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改革,初步形成了包括院系学生工作考核体系、辅导员达标考核体系、班集体达标创优考核体系、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和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体系等四级,分集体、个人进行目标考核的质量保证体系,学生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校园文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积极构建符合时代要求、体现自身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体系,在“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的基础上,凝练形成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石大精神和“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校训;整合教育资源,调整课程体系,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依托产学研结合的育人平台,积极推动石油、石化企业文化进校园,建设了11个企业育才厅,实现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注重加强和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积极扩建大学生活动场所,新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已列入学校近期建设计划。
  7年来,学校开设了“企业家讲坛”、“阳光讲坛”、“双百讲堂”,注重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培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需求。
  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果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增强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000年以来,我校积极打造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修订和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截至2006年,全校学生每年申请校内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超过700项,获得立项近400项,参与科技创新本科生比例超过了在校本科生的50%。七年来,我校学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科技竞赛奖200余项,其中国家级学科、科技竞赛奖60余项,国际性学科竞赛奖1项,并首次实现了“挑战杯”人文类项目竞赛的新突破。
  学校积极开展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突出石油特色,逐步向正规化、专业化、阵地化方向发展。学校依托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在企业设立了45个研究生工作站、87个生产实习基地、31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7年来,学校共组织400多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石油石化企业及地方。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自主参加社会实践的比例已接近100%。
  大学生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近年来,学校党委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为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狠抓学校就业工作。2003年,学校出台了《关于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就业工作成为“一把手工程”,并形成了“党委领导、党政齐抓、部门配合、院系承担、全员参与”的校院两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004年,学校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及教育与就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探讨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工作。学校每年举行各类校园双选招聘会近百场,每年超过50%的毕业生在双选会上签订就业协议。
  学校逐步建立了全程化就业教育体系,注重就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教育大学生“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近7年,学校毕业生50%以上去了石油石化一线工作,有近20%的毕业生选择到祖国西部地区就业,极大满足了国家石油工业对人才的需求。
  学生工作,归根结底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怎样培养人”。回首我校7年来的学生工作,之所以能够收获以上显著成果,一是学校始终坚持了正确的育人方向,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的学生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二是学生工作始终坚持服从学校育人大局,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目标同向,步调一致;三是依托产学研的学生工作平台建设不断拓展,产学研工作与学生工作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四是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五是全体学生工作干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和工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