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实施“三项计划”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领航明德修身立德树人

    期次:第1006期    阅读:84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建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对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实现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中心工作,全面实施“思想领航计划”、“明德修身计划”、“立德树人计划”,加强舆论宣传、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使其融入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精神世界,成为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实施“思想领航计划”,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宣传教育。要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通过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施青年教师“理论引领计划”、发挥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的功能,以及举办主题党日、团日、班会、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识。要引导和支持校内有关专家学者、哲学社会科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党务工作者等,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培育和践行的路径以及方式方法等理论问题的研究研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要运用校报、新闻网、广播台、宣传栏以及新媒体等宣传阵地,运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开展校内外宣讲活动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实质的感知,大力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经验、先进典型等,营造浓厚氛围。
  实施“明德修身计划”,积极推动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进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师资培训,统筹校外专家资源充实教师队伍,开阔教学视野、提高教学层次,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着力推进实践育人,组织学生赴石油石化企业、社区、农村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平台,广泛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强化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和志愿服务岗建设,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要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开展党史国史教育,积极开展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发挥校史馆、图书馆、蓝海4D影院、石油石化企业育才厅及其他文化设施的育人作用,传承石油精神和石油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培育良好校风学风,引导学生明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觉遵循。
  实施“立德树人计划”,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的示范引领作用。要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聘任、考核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弘扬“为学为师立德立言”的教风,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广泛宣传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师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要将社会实践作为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统筹学校和社会资源,推进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要引导党员干部做好表率,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广大党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当好先锋模范;教师增强育人意识,提高育人能力,坚守学术道德,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辅导员、学生导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管理服务人员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在各自岗位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确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学校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和督查指导,坚持育人为本、铸魂为根,坚持全面覆盖、有机融合,坚持创新推动、增强实效,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渗透到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文/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