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越来越好的教育工作者

    期次:第1006期    阅读:741   

  □谌丛(教务处)
近日读书,书中有一段话引起了共鸣:“我是一个好大夫,也立志做一个越来越好的大夫,挚爱亲朋是我做好每件小事的最大动力,我追求清新的思路,善良的心地,还有宁静的心灵,为人生快乐,身心自由,养家糊口的同时献身让自己心灵满足的工作。”如同作者,我也由衷希望:要做一名越来越好的教师、越来越好的教育工作者,怀抱美好的精神追求,积极向上,胸怀理想,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与家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需要充实的价值支持,需要强大的正能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也是“中国梦”圆梦途中的灯塔,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美好的愿景。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在“灯塔”的指引和护航下,乘风破浪,坚定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一直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育工作者个人的修身立德、为人师表,既是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也是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成为充满正能量的使者,注重修身立德,把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自己的毕生使命,用爱心、知识和智慧,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所需之栋梁。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是强大的正能量,是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惟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我们要虔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要坚守高尚情操,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要崇尚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这些都是培育和践行弘道之举。我们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学生自觉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高尚道德情操、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
  呼啸前行、飞速发展的中国列车,需要增添强大的精神动力。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教书育人事业怀敬畏之心,对教育服务工作抱认真之心,对工作和生活怀抱感恩之心,心中蕴藏着信仰的力量,充满健康向上的精气神,凝聚起最温暖最磅礴最强大的正能量,齐心协力建设和谐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