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大举办首都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论坛——
研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期次:第1007期
阅读:623
本报讯 近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办、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承办的“首都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论坛”在翠宫举行。论坛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进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博士生培养为主题,来自十余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师生代表参加了论坛。
校长张来斌出席论坛并致辞,认为举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论坛是石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举措,也是巩固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学科在石大的学科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活动,他希望论坛能够为首都高校提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平台。
论坛包括大会主旨报告和学科论坛两个环节。主旨报告环节,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作了题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域”的专题报告。他以学科创新为切入点,提出了“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概念、形成新理论”、“新的理论、体系的发展、方法的创新”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的方法,并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组成部分的分析,分别从九个方面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域作了深入解读。
学科论坛环节,清华大学肖贵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民卿、中央党校贾建芳、北京大学程美东、中国人民大学杨德山、北京师范大学周良书等教授分别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几个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维度的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进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培养阅读书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调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几点思考”的报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紧密结合、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走向国际向度、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在关注领袖人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同时也要重视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要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自信等观点。
在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关系展开讨论,就学科边界模糊、规范不强、整体性研究不够等问题作了深入分析,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应该改变以往粗线条、公式化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尊重原著,多从原著中提炼精华,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信。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