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面推进国际化战略行动计划实施
打造国际竞争力:“蓝图”变“通途”
期次:第1011期
阅读:759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支撑,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有效途径。
2013年5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印发《国际化战略行动计划(2013-2020)》,为进一步加快国际化进程,大力提升国际化水平,推进特色化和人才强校战略的深入实施描绘了蓝图,提出到2020年,学校要建成与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国际化建设体系。
在这份国际化战略行动计划中,重点包括四个子“计划”,即:学生国际竞争力提升计划、教师和管理干部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国际科研合作和学科提升计划、留学生教育发展计划。未来5年,学校国际化战略已绘就的蓝图将沿着怎样的路径达成目标,成为现实?近日学校集中出台一系列配套实施意见,对提高教师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深化留学生教育改革、提升培训国际化水平等进行了具体部署。
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建成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的人才支撑。为此,《关于提高教师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坚持新引进教师的学缘结构要求,吸引海外知名高校优秀博士毕业生来校任教,各主干学院应努力探索引进外籍教师来校长期工作的新机制;要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的“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通过后备师资培养计划,鼓励毕业生在海外一流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回校任教;要进一步完善海外教师聘用制度,采取多种形式的灵活聘用模式,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要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群体,实施多层次、多渠道的派出计划,拓宽教师出国研修渠道;要调整并完善教师出国研修选派及管理考核办法,加强教师出国研修期间的考核工作;要适时启动教师学术休假制度,提升学术创新能力。
鼓励和支持学生出国(境)学习、访问和交流,是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关于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通过建立高水平的国际化学生管理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国际化校园文化环境和条件保障体系,拓宽学生的国际交流渠道,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国际沟通与交往能力,最终实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与国际交流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其中,重要的举措就是要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出国学习和交流,搭建好学生国际学术文化交流平台。主要包括:打造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学术活动品牌,包括国际科技学术竞赛活动品牌或国际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国际暑期学校等品牌活动;积极推动学生“双向”国际交流,邀请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学生到我校访学、攻读学位、参加科技比赛、参加暑期学校等,资助石大学生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访学、攻读学位及参加学术竞赛、学术会议、暑期班等。
为深化留学生教育改革,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学校此次专门出台了《关于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在优化专业培养环节设计,改进教学管理模式,强化督导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方面制定了明确的措施。
依托石油石化行业优势,深化校企在专业化、国际化人才培训领域的合作,是学校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方面。依据《关于提升培训国际化水平的实施意见》,未来五年,学校将积极促进校企在人才培训领域的深层次合作,通过为企业和资源国培养更多适应石油石化行业国际化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人才,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以及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学校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培训市场竞争中不断巩固市场占有率,通过引进高水平国际师资、引进国际认证课程,加强与石油石化以及能源行业各大公司的合作等方式,全面提升培训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文/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