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孙奇俏
《乡土中国》是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大量社会调查与思考的基础上完成的,以其对传统中国农村的经典概述而闻名于世。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对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研究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殊的体系是如何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全面展现了乡土中国的面貌。单从行文构架上,如: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地缘与血缘等等,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所涉及方面的丰富与深刻。
作者在“差序格局”、“家族”、“血缘”几节中,谈到中西方由于社会格局差异而存在文化区别。中国差序格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典型表现是“君臣、父子”。而西方团体格局信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别。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中国人也在追求人人平等,我们应该从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践出发,在法治的基础上寻求实现中国乡土社会人人平等。
作者在“文字下乡”、“无讼”几节中谈到了乡村建设派运动的失败,未能实现从“乡土化”到“国家化”的转变。我认为,认识乡土社会不仅要考察乡土社会本身,还要考察上层国家与底层乡土社会的内在关系,以及中间阶层在上层和下层之间发挥的作用。
面对反腐倡廉的社会大环境,我们往往对于他人的腐败行为非常气愤,但是一旦自己的父母亲戚有这种行为则不仅不会气愤,还会为他隐瞒。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家”在经济活动中成了“利益单元”,为这个“利益单元”去谋利在“差序格局”中被看作是“为公”。因此,彻底反腐需要我们每个人将这个“利益单元”的范围放大,而不局限在“家”的范围。
从内容上看,本书试图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重大问题,虽探讨乡土社会,但对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的许多概念都具有开创性,如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讼、名实分离等。乡土社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主题,研究乡土社会和农民对于快速转型的中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希望大家也能研读一下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