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陈廷蕤先生

    期次:第1017、1018期    阅读:764   


  2012 年教师节前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蒋 庆哲看望陈廷蕤教授。 摄影 王丹


  陈廷 蕤教授指 导学生做 实验。


  □吴肇亮
1961年9月,我被分配到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物理化学教研室任助教。当时教研室主任就是陈廷蕤先生,他还兼任物理化学实验室主任,是我们教研室年龄最长的老教师,大家十分尊重他。在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的印象中,陈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室工作,不善言谈的老师。我到教研室后,除了担任非化工类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辅导教师外,还在实验室接受锻炼,由陈先生指导,与他有较多的接触。
  一名青年教师要迅速适应角色,逐渐成长起来,该从何开始?陈先生非常细致地指导我们如何看书学习,让我们在给学生上课之前就试做实验、习题、试题,同时特别要我们重视实验室的实际工作能力。他几乎每天都到实验室,不仅给我们答疑解惑,指导我们动手,还亲自讲解所使用的许多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很有耐心。因为当时教研室青年教师较多,我记得陈先生还专门出题考核过青年教师的实验室动手能力,使我们在这样一个教理论化学的教研室中,不轻视实践环节,得到了全面培养,受益匪浅。
  当时石油学院的物理化学课程主要分为两种,一类针对炼制系的化工类专业,一类针对地质、钻采、炼机等非化工类专业,学时和内容都有区别。我在非化工类物理化学课程的“短班”教学小组,陈先生亲自负责组织、指导这个组的教学工作。因为在本科我们都没有学过这些专业,对于物理化学作为基础课如何为这些专业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有点摸不着门道,陈先生给我们推荐了《泥浆胶体化学》一书。此书由北京石油学院化学原理教研室编写,陈先生是主要编撰人员。这本书是主要供钻井专业学生和技术人员学习的参考用书,但它是物理化学与石油专业学科的成功结合,为我们基础课教师将基础理论与专业需求相结合开辟了一条道路。陈先生在物理化学教研室形成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相结合的传统方面是发挥了开创性作用的,为我们教研室后来在催化、乳化与破乳、有机地球化学、泥浆化学、提高采收率等方面开展的科研工作也发挥了引领作用。
  以上只是我记忆中在陈先生指导下经历的几件事,现在先生已离开了我们,作为晚辈,我们不能忘记我国石油教育事业开拓者的贡献,要继承他们的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作者系提高采收率研究院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