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起点,再出发
期次:第1024、025期
阅读:776
文/康建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
又是一年金秋。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汇聚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为学校大家庭的新成员,开始更加自主、深入、全面的学习。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欢迎同学们的到来!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对未来有更丰富的想象力。身份和场景转换的时候,最容易让我们对光阴有所觉察,从而激发出心底最纯粹的心志。而在流逝的时光中,找到恒常的惟一方式就是自己的成长。对于一个有志向的人来说,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不一样,每天都有所得。在入学的这一时刻,我们要自新其志,准备有所作为。
大学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曾经完全陌生的人汇集在一起,为我们认识自己提供了支持条件,在相互的了解、交流和切磋中,我们会找到自己的个性,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而这个真实的自己,就是自己经过磨练和探索之后愿意接受、真心喜爱的自己,自信也便从中产生。
这是大学学习的重要价值。课程资源可以在网络上获得,但是在“同学”“共进”的氛围中一起感受知识生产的过程,在知识的学习与传播中感受彼此的性格、志向、趣味,却是惟有在同吃、同住、同学习的共同岁月中才能获得的一种亲知。这其中的种种记忆都将是惠及一生的财富。大家在一起或许会有矛盾乃至不愉快,矛盾和不愉快肯定不是财富,但积极地解决冲突和不愉快的过程肯定是一笔财富。
在这里想说,并愿意与大家共勉的是,学习一个专业的同时,也是“修身”,显示着我们在研究“物”的道理的同时,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对待“自己”。养成一种品质,并不是专业学习之外一桩单独的事情。
读大学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第一次长期的离家游学。虽然“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不舍与惦念,会以每天打电话、发微信的方式缓解,但这个空间的间隔是存在的。即使每天通电话,彼此仍然会有思念。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情感经历。我们要有勇气尝试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从在家到远离家,从中学到大学,从乡村到城市,从其他的城市来到这个城市,我们要找到在新的起点上开始新的学习生活的方法。
这个方法究竟是什么?如果笼统地说,那就是主动地开展学习和生活。自己设定开始,自己总结经验,无所谓错误和失败,一切都能在自己这里沉淀为一种经验,自己永远有所获得。惟有主动的学习才不是负担,才能让我们沉静专注,才能“能进能出”,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让学习成为主动的方法就是提问,提问让我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我要学习什么内容”,转变为“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从而能够运用知识、检验知识。学习应该而且本身就是一件快意之事!
我们立一个志向,接下来便要平实用力。事实上,有很多人在大学所学的专业与其后来的工作内容关联度并不高。但是,没有一个人认为,上大学对他的人生没有意义。那么,我们就需要特别注意,那些学习内容之外的“附加物”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老师讲了些什么都忘记了,却仍能清晰记得课堂上老师严谨而流畅的讲课氛围;有人说,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和同学争论了三天,但争的是什么也记不太清了;有人说,是一种对专业的感觉。这些“附加物”是宝贵的,它也许是一种把现象转换成问题的敏锐意识,一种把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的方法论自觉,一种为了解决问题而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一种为了说服别人而采取的说理态度……这些“附加物”是让我们的个人经验真正有所触动和改变的火花和种子。这些话现在听来,显得抽象。的确,为了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学习的“附加物”,需要全副身心地投入到按部就班的学习中去,直接面对具体的问题,一点一点地吸收、融通,才有可能披沙拣金般地找到它。
生活是一片可以纵情驰骋的天地,而我们的学习终究是要为更美好的生活扩展更大的空间。生活价值的评判标准有很多,不过有一个很平允的标准,那就是丰富。丰富的生活肯定胜过单调的生活,也是我们求即能得的生活。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在四年时间内坚持锻炼身体,坚持学一门外语,坚持掌握一种乐器,坚持从事一项志愿活动,坚持参加一个学生社团,坚持找到更多趣味相投的朋友,坚持关注创业,坚持写作,坚持走遍北京等等。丰富的生活滋养学习,我们同时也要把整个生活视为一场“学习”,寻找更多释放自己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窗口、发展自己的凭借。
行走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校园,我们用四年或者三年时间感受的也是学校六十多年的历史;我们学习的对象,也包括历届有所成就的学长。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时空,值得我们珍惜。美好的时光,年轻的活力,让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去感受和成长。
从入学的这一刻起,让我们珍惜此时、此地、此身,在新的起点上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