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他们都去哪了?

    期次:第1027期    阅读:839   
























  
编者按:
  在这个刚刚过去的暑假期间,中国石油大学各学院积极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多支社会实践团队走访石油企业,了解石油工业,感受石油精神;寻访红色故事,凭吊革命先烈,缅怀峥嵘岁月;走访昌平周边村镇,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录乡村传统文化,助力乡村发展;开展支教活动,奉献爱心,支援西部教育。
  这个夏天,在骄阳下,同学们走过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在汗水中,他们饱览了别样的人生风景;在征途上,他们收获了浓烈的团队情谊。今天,本报特别从中选取几支具有代表性的实践团队为大家进行展示。
  利用暑期去石油企业开展社会实践,几乎是石油主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企业,一方面接触到了课本里所介绍的各类仪器设备,老师所描述的现场生产场面,复杂的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等等;另一方面看到了烈日炎炎下,石油工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风貌,感受到了老一辈石油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忘我精神。
  中国梦石油行7月19日,石油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赴大港油田开展“中国梦,石油行”社会实践团队抵达大港油田。在为期4天的参观实践里,团队先后参观了大港油田钻井平台系统、大港油田检测监督评价中心等。
  在参观大港油田钻井平台系统时,团队成员们统一换上红色工作服,头戴白色安全头盔,装备齐全,第一次近距离地与平台接触。参观中,队员们看到了为提高钻井效率而投入的新设备“无限循环装置”,看到了书本上物理原理在平台运输中的应用,惊叹于具有钻井“血液”之称的泥浆在平衡底层密度差异、灌浆灭火中的作用,了解了直井、斜井、水平井的钻井方式和钻井过程中下套管、核磁共振等技术的应用。
  在大港油田检测监督评价中心的参观交流中,队员们对中心所承担的资质评估和质量认证检验工作、技术服务工作、中心业务分部以及中心的系列特色技术有了全面的了解,丰富和加深了对石油行业的了解。检测中心特检站党支部书记还专门组织召开了暑期实践座谈会,与实践团成员进行座谈,勉励实践团成员要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此次大港油田之行,是一次新鲜有趣、收获颇丰且充满了教育意义的实践体验。实践小组成员们化外在的视听收获为内在的知识与心得体会,开阔了眼界,实实在在地让自己在实践中得到了提升,进一步明晰了投身实践的重要性,明确了投身石油行业的志向。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学校多个社会实践团队利用暑假时间,缅怀革命先烈,寻访红色故事。通过一系列红色寻访活动,青年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历史,珍惜和平,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革命先烈艰苦朴素、英勇无畏的精神。
  缅怀革命先烈寻访红色故事为迎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地球科学学院于8月29日至31日,组织社会实践团前往河北省西柏坡开展了为期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实践团队先后参观了河北博物馆、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碑、领导人铜铸像、西柏坡纪念馆、领袖风范雕塑园、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等地,在参观的过程中学习红色文化,体味革命精神。纪念馆中一件件封存的文物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完美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指挥战斗、发扬革命精神的场景,让人从新中国诞生过程中的峥嵘历史感受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豪迈。
  实践团队还特别拜访了曾经的西柏坡村党支部副书记闫青海老人(开国元勋董必武在西柏坡期间借宿于闫青海的家中),在和老人的交谈中缅怀先烈,感悟革命艰辛。在拜访闫青海时,他向同学们讲述了领导人们朴素的生活作风,爱民亲民的领导风范,并表达出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敬仰之情。同时,闫青海还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向当代大学生表达了“铭记历史,感恩先烈,爱党爱国,用自己的切实努力回报祖国”的期望。
  了解农村现状、感受农村生活、服务农村建设,在志愿服务中增长见识、增强本领,在实践中礼敬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树立大学生服务人民、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的意识,将大学生的思想、知识带入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这也是一些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选择。
  践行核心价值观共筑伟大中国梦7月20日至22日,石工学院研14级联合党支部与本14级党支部一行14人,在团委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昌平区延寿镇百合村开展了为期3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过程中,实践团共开展了3次座谈会、2次经济产业调研、2次分批入户调研、1场户外宣讲活动。
  20日,实践团从学校出发到达昌平区延寿镇百合村,与村支部负责人及村民进行了交谈,了解村内的经济、文化总体状况,深入了解村民们的生活现状和实际需求。
  第二天下午,在村支部的安排下,实践团与在百合村居住的学者赵文竹进行了交流,赵老师为实践团讲述了百合村的历史。
  当天晚上,实践团在百合村广场为村民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回答了村民提出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将实践成果固化,第三天实践团分成小组分头开展工作。一组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到达百合村的田间地头,拍摄百合村食用百合的种植和村民劳作情景,同时更为细致地采集百合村风土人情的影像资料;另一组开展入户调查,了解村民们的收入情况和生活困难,进行数据统计,整理调研材料。
  短短的三天实践使实践团成员初步了解了农村建设现状,感受了传统文化,开阔了视野,在宣讲中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每一个人的关系,并决心将用实际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
  七月,骄阳似火。在偏远的大西部山区,一群激情似火的青年们与一群可爱的孩子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奉献希望唤醒梦想小天鹅支教团队是一支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罗永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东、宁夏师范学院马晶晶三名同学担任队长,由来自15所大学的24名大学生担任成员的支教团队。7月21日,他们来到宁夏同心县,在这里开展了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
  宁夏同心县,地处宁夏中南部干旱地带,常年干旱缺水,是国家贫困县,教育十分落后。支教团队所在的吴家河湾村处于县城北边10公里的半荒漠化的平川地带,村里的文盲率较高,孩子的在校学习课程单调,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支教团队决心在这里唤醒每一位孩子内心的梦想,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为了顺利开展支教活动,支教团队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召开宣讲会、张贴宣传海报开展宣传,介绍小天鹅的宗旨;召开集体会议,对整个支教活动进行策划;对团队成员进行集体培训,了解当地习俗和社交礼仪;对当地学生进行摸底调研,了解学生学习水平。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后,21日,支教团队开始正式上课。课程主要集中在语数外三门课上,并利用其他时间为孩子们课设一些拓宽眼界的课程。从这一天开始,小天鹅支教团队开始了他们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这些日子,欢乐流淌在一天比一天整齐的早操动作里,流淌在每节课耐心的讲解和认真的思考中,流淌在多样的小组讨论和课间的游戏与歌声里,流淌在专心做功课和批改作业的笔尖上。支教团还邀请学生家长和学生一起来学校听课、做活动;为了学生安全,他们会在放学后将离家远的学生送回家;为了进一步增加对学生的了解,他们还专门去学生家里做家访。
  对支教成员来说,此次支教体验也是一次成长的历练。有的团队成员为了这次支教,从学校直接赶过来,在高温的天气里几个人住一间小屋子,每天起早贪黑往返于从住所到学校的路上,大家一起上课、一起批改作业、一起炒菜做饭……8月4日早晨,沐浴在美丽的朝阳下,小天鹅的支教旅程结束了。这段时光是无价的、永恒的、让人受益匪浅的!在这里,成员们看到了村民身上的质朴,孩子身上的天真无邪,队友身上的敬业奉献,他们都是一群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