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五年再圆冠军梦

——记中国石油大学参赛首都高等学校第七届秋季学生运动会

    期次:第1030期    阅读:1262   












  
10月17日至18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首都高等学校第七届秋季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47所院校的1800余名运动员和裁判员参加了比赛。
  经过两天的拼搏,中国石油大学获得北京市团体总分第一名,这是石大时隔五年后再次获得这一佳绩。石大最终获得了甲组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三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趣味项目团体总分第四名的骄人成绩。
  其中,石油工程学院蒋佩佳获得女子100米栏第一名,地球科学学院卫蒙蒙获得女子跳高第一名,石油工程学院吕宛菲获得女子三级跳远第一名,工商管理学院廖冬会获得女子3000米第一名,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斯日木吉获得男子400米第一名(同时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杨光获得男子800米第一名,地球科学学院叶尔加那提·包拉提获得男子5000米及男子10000米两项第一名,趣味项目毛毛虫竞速石大一队获得第一名。
  此次比赛的所有参赛队员都是非体育专业学生,他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石大学生朝气蓬勃、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并为石大争得了荣誉。
  带队教师赵京辉:“获得冠军实至名归”
  在得知最终成绩时,赵京辉十分激动和欣慰,为同学们在赛场上顽强拼搏收获冠军而激动,为他们平日刻苦的训练得到回报而欣慰。
  赵京辉说,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因为今年参加运动会的院校多达47所,相比以往15所左右的规模,夺冠的压力非常大。尽管压力很大,但是石大仍摘得了团体冠军的桂冠,这得自于赛前充分的准备、运动员刻苦的训练和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
  从2014年的新生运动会开始,石大便开始了选拔参赛运动员的工作。通过2015年4月份的春季运动会和日常体育课上同学们的表现,指导教师们对参赛运动员进行了补充,增加了部分表现出色、身体素质好的运动员,最终逐渐形成了一支50人左右规模的石大普通生田径代表队。
  学校为代表队配备了4名专业教师作指导教师,从今年4月份开始带领运动员进行了近半年的训练。指导教师们根据每名运动员的的特长,对他们参赛的项目进行优化。赵京辉说:“刚开始报名时,将近10人报名参加男女100米比赛,男女跨栏、男子中长跑等项目报名人数也比较多,虽然比赛并没有规定每个项目的限报人数,但如果大家都集中在一个项目上,对项目的分配以及成绩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因而,指导教师们从报名较集中的项目中选拔出表现稳定和突出的3名队员,其他运动员再根据特长将他们分配在别的项目中,或者是参加趣味性项目。这一优化保证了对各项目的覆盖和各项目人数的均衡。
  一开始指导教师们每周都会组织运动员开展2至3次训练,在比赛前的一个月训练次数增加到5次,甚至在周六,教师们也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队员作指导。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并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的实力。因而,日常训练的指导不仅局限在比赛动作、技巧等方面,指导教师们还特别注意培养队员们高涨的士气、良好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为了让运动员们尽快适应比赛,赛前两天,指导教师还采用了用发令枪鸣枪等方式模拟正式比赛进行演练。
  “正是在这样的准备、训练和指导下,我们的团队才积蓄起了夺取冠军的能量,我们获得冠军实至名归。”赵京辉说。
  女子3000米冠军廖冬会:“记住方向,然后冲击”
  可能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娇小可爱又很温柔的女生会在女子3000米的决赛中,以两百多米的绝对优势,稳稳地夺得第一名。但是,廖冬会做到了!没有参加过北京市大型赛事的她,对第一次参赛就取得第一反应很淡定,谦虚地说:“最初是抱着挺进前三就好的心态,没想到会赢得第一。”她也曾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过女子3000米第一名。
  “就像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迷失方向一样,跑步也是,一定要记住自己的方向,然后努力去朝着那个方向冲击。”廖冬会说。在平时的训练中,她并不会盲目地跑,而是经常和指导教师沟通交流,查找动作存在的问题,按照教师的指导不断进行改进。
  获得冠军后,廖冬会在感谢指导教师给予自己悉心指导、感谢队友们对自己鼓励的同时,也感谢比赛让自己收获了心态和心智的成熟,让自己不断成长,感谢自己的努力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比赛回来后,她便给自己设定了新的目标,很快地投入到了日常的学习生活和训练中。她说:“在长跑项目上,希望自己能跑得更快;在学习生活上,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逼自己一把,不然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女子100米栏冠军蒋佩佳:“不同的项目,同样的精彩”
  去年,蒋佩佳是站在健美操和拉拉操比赛第一名的领奖台上的,今年她凭借20秒10的成绩站在了女子100米栏冠军的领奖台上,而且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这一田径类项目。如此不同的比赛项目,蒋佩佳却演绎出了同样的精彩。
  “我的强项在体操方面,被选去参加100米栏的时候我挺吃惊的。”蒋佩佳回想当时被选拔参赛的场景时说。
  第一次参加这一项目,蒋佩佳刚开始还有些忐忑不安。比赛之前,指导教师将前几年在这一项目中的成绩作为平时训练的标杆,让她能够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有了这样一个参照数据,平时的训练就多了一个目标,她便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渐渐地站在跑道上就不再怯场了。
  比赛前,指导教师对运动员进行了模拟比赛。“通过模拟比赛,我觉得我有很大的希望夺得第一名,也许就是这种信心让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蒋佩佳说。这次夺冠让蒋佩佳发掘了自己在田径场上的特长,她希望今后能再提高自己的成绩,并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
男子5000米和10000米冠军叶尔加那提:“六年,六连冠”
  今年,叶尔加那提独揽男子5000米和10000米双冠似乎是意料中的结果,因为这是他第6次参加这一赛事,同时也是他第6次获得男子5000米的冠军。往年他在男子10000米的比赛上也曾多次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从大二加入长跑队发现自己长跑的特长开始,一直到如今的研究生阶段,6年的时间,他几乎从未间断过自己的训练计划。6年来,除了这一赛事他每年都参加外,他还经常参加国内国际等多种赛事。参加各项赛事“久经沙场”,已经让他可以轻松自如地针对不同对手的发挥来调整自己的战术和节奏了。在比赛中,为了节省体力,前期他通常会一直跟在第一名后面,直到冲刺阶段才会迅速加速超越。
  相对于单纯的跑步刷圈,叶尔加那提同样擅长铁人三项,他还曾参加过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逃离恶魔岛铁人三项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男子800米冠军杨光:“运动让我充满能量”
  对已经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杨光而言,他的生活只有学习与运动,“运动场就是一个能量场,运动让我充满能量”。即使学习任务繁重,他也会抽空去操场散步、锻炼,日常的锻炼让他有充沛的精力和能量去面对繁重的学业,让他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并养成了早起自律的好习惯。
  杨光在自己刚上研究生的那年新生运动会上获得了跳远比赛第一名,因而被体育老师选入田径队。在之后的训练中,老师们发现了他在长跑方面的潜力,就利用训练和比赛打磨他,加上自身的刻苦训练,他很快就在跑步方面获得不错的成绩,并在此次男子800米比赛中夺得冠军。
  面对2分9秒的成绩,杨光并没有激动不已,而是表现得很平静:“第二名与自己的成绩只在毫厘之间,而且我与国家二级运动员还有较大差距。”成绩源自于日常的训练,那段训练时光让杨光觉得受益颇多。他说:“不知不觉中运动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给我带来能量,不能只看到一次比赛中的成绩,希望今后能不断超越自己、战胜自己。”
  女子跳高冠军卫蒙蒙:“拿到冠军,不留遗憾”
  从小时候开始,卫蒙蒙就在各种运动会上参加跳高比赛,并且在小学阶段还进行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来到石大后便被教练选中训练跳高项目。
  卫蒙蒙十分热爱跳高这一项目,她已经连续三年参加了这一赛事,然而每次都是第二名,心里总有遗憾。
  今年是她第四次参加比赛,赛前虽然有紧张、有忐忑,但她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心想着如何将自己的全部实力发挥出来。这一次,她突破了自我,获得了冠军。夺冠后她感慨道:“终于摆脱了千年老二的魔咒,拿到了冠军,为石大争了光,也弥补了自己多年的遗憾。”
女子三级跳远冠军吕宛菲:“比赛加深了我们的友谊”
  比赛结束返校后,大家并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方式去庆祝获得冠军,而是很快地都投入到了各自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虽然吕宛菲感觉有些遗憾,但她觉得大家今后可以随时聚在一起,因为备战这次运动会让大家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
  吕宛菲说:“指导教师以身作则,有时间就去操场给队员们认真负责地指导,他们的信心感染着我们每一名运动员,让我们在赛场上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而队员们在训练期间,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在休息时间开玩笑、放松身心,这种融洽的氛围一直围绕在我们周围。”
男子400米冠军斯日木吉:“感谢指导教师的鼓励”
  来自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2014级安全工程一班的斯日木吉在这次运动会上,不仅获得男子800米第4名,4×400米接力第三名的好成绩,更是在男子400米项目上一举夺魁。
  斯日木吉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固然有天赋的成分,但是更与其平日里的付出分不开。平日的体育课上,大家可能跑上七八圈便开始喊累,而斯日木吉却要接受每日20多圈慢跑与2组6次400米冲刺的高强度训练。
  在被问及夺冠的体会时,斯日木吉认为除了日常高强度的训练外,“我的冠军,更重要的是来自指导教师的鼓励”。虽然平日里付出了无数的辛勤和汗水,但是赛场风云变幻莫测。作为一名业余运动员,第一次参加这种大规模比赛的斯日木吉不免有些紧张。他回忆道:“第一天的800米没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成绩,失望之余对自己的实力产生了怀疑。”在这种情况下,指导教师找到了他,不仅耐心细致地为他分析发挥失常的原因,还为他第二天400米的比赛制订了详细的计划,赛前又给他一遍遍地加油打气。终于,在第二天的400米比赛中,斯日木吉夺得了冠军。
  在长达半年的集中训练中,队员之间、队员与指导教师之间收获了浓浓的友情和师生情。在采访中,不管是指导教师还是队员,都肯定了相互的鼓励与共勉在日常训练和正式比赛中的作用,让大家彼此充满了在各自项目上力争突破的动力,在赛场上自信自强,最终实现了不断的超越。
  祝贺你们,一群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年轻人;感谢你们,专业而又尽职的指导教师们。你们是石大的骄傲,是石大的荣耀!
文/学生记者 鄢云枫 龚淋琳 金娜 方文惠 胡景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