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教会我热爱科学

——我和我的两位导师

    期次:第806期    阅读:1158   

□赵林(工商管理学院博07)
老师对学生的帮助,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指引,更重要的还有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精神的沟通。非常幸运地,我在学生生涯里,遇上了两位让我的人生受益无穷的好导师——冯连勇教授与UgoBardi教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最好的老师”是需要培养和保护的。我到本科毕业时,仍然由于对许多知识的未知而对科研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读硕士时我的导师是冯连勇老师,从大四开始,我就跟着冯老师一起做石油峰值方面的研究。这是一项基础理论研究,已经持续了三年多时间。这三年间,我们没有得到任何资助,可以说冯老师是凭着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和对基础研究的执著坚持下来的。我想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主要是因为冯老师很好地保护了我对科研的兴趣。他始终让我感觉我们小组从事的这个课题的确值得好好研究。虽然由于科研资金的缺乏而导致了个人经济上的拮据,但是也许正是因为没有项目的框框,使得我们的研究工作比较超脱,也使研究得以深入。冯老师尽可能地减少我的非科研事务,使我能集中精力进行课题研究。他还给我们很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包括去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聆听各种学术讲座等,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
  冯老师常常引用我国著名科学家翁文波先生的一句话来教育我们:“只要有兴趣,一个‘笨人’二十年坚持做一件事,有可能成为专家或科学家。一个‘聪明人’二十年做二十件事也成不了专家,更不可能成为科学家。”他说,急功近利或者急于求成的人是做不好科研的。
  冯老师要求我们将一天的时间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三个阶段,每天至少有两个阶段应在办公室度过,一周6天。冯老师常说:“这样一周下来在办公室36个小时,还小于一周5天、每天8小时的工作量。”有些学生认为冯老师的要求很严。但老师就是要让我们明白,探索未知的事物,即使是一流的人才,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才可能有所成就。
  我参加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是2006年7月意大利举办的世界石油峰值研究会第5届年会。我和同学王思聪在联系出国的过程中,结识了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的UgoBardi教授,他是会议的组织者和负责人。在我们因为时间紧急,打电话请他帮忙办理签证时,他在会务缠身的情况下帮忙办理签证事宜。因为飞机晚点,我们夜里快12点时才到达比萨机场。一眼见到出口站着的举着迎接牌耐心等待我们的银发老者和他的朋友时,我非常感动,他亲切和蔼的笑容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UgoBardi老师不仅免除了我们的参会费,还替我们交了住宿费。其实,我们和UgoBardi老师无亲无故,和他结识的缘分就在于我们共同的爱好——石油峰值的科学研究。他能够如此对待我们,我不禁感叹:“学术魅力大,科学无国界。”
  2007年9月,我跟随老师一起赴爱尔兰参加世界石油峰值研究会第6届年会,在那里冯老师见到了UgoBardi教授,而且一见如故。
  人生的岔路口很多,尤其是现代社会,各种选择尤其多。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是否有明灯不断指引你通向正确的道路是一件非常重要却也可遇不可求的事。冯老师和UgoBardi老师不仅仅是我学术方面的导师,更是我人生中的益友,是他们将我引向科研的道路,让我感悟科学精神的魅力。让我坚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朝着正确的方向在科学的征途上持之以恒地奋进,二十年、三十年后,我们必将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