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又归来,携手踏青可好

    期次:第1041期    阅读:816   














  
□文/赵琦璇(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摄影/李学峰 李亚涛 李梓琦
春来了,春风和煦,春水涓涓,带走了寒冷蚀骨,带走了萧瑟沧桑,一层层剥开尘封在冬日里的风景。放眼望去,到处弥漫着春天的气息。春日的心情舒畅,春日里含情脉脉。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迫不及待地要将筋骨舒展开来,要在下一刻将生命怒放。
  小雨转晴,风很轻柔,带着雨滴奔走,然后阳光就亮了出来,太阳穿过云层明亮了整片天,道路两旁的树,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雨珠。湿润的泥土,铺满了这一片山,默默地为生命积聚着力量。唧唧燕语,喈喈莺歌;漾漾春水,苍苍春山。
  又是一年燕归来,花开满园,是一年里最好的时节,最应该铺一张)白的纸,用一支充满情愫的笔,描摹每一抹散发活力的风景。春易逝,转瞬便会没了踪迹。且把愁心烦事先放放,停下匆匆身影,跟我一起,选一片山、选一汪水,去踏青,对每一株树、每一片叶、每一粒嫩芽说:“嗨!”
  最“早”的踏青
《论语·俟坐》篇便有:“(曾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记载。
  故事里说曾点的志向莫过于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五六好友,着春服,沐春风,赏一路春光。浴乎沂,风乎舞雩,最后,大唱着归去。也许,这便是最早的踏青了吧;也许,这也是最明志的踏青了吧。
  最“美”的踏青
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一年踏青,看到蝶飞鸟鸣,随口吟出一首《春词》,全文56句,却嵌入了68个“春”字,自然流畅,精妙绝伦,令人回味无穷:
  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
  春荫萌,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
  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
  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芳。
  春色好,春光旺,几枝春杏点春光。
  春风吹落枝头露,春雨湿透春海棠。
  又只见几个农人开口笑:“春短、春长,趁此春日迟迟,开上几亩春荒,种上几亩春苗,真乃大家春忙。”
  春日去观春景,忙煞几位春娘,头插几枝春花,身穿一套春裳;兜里兜的春莱,篮里挎的春桑,游春闲散春闷,怀春懒回春房。
  郊外观不尽阳春烟景,又只见一个春女,上下巧样的春装,满面淡淡春色,浑身处处春香;春身斜倚春闺,春眼盼着春郎。盼春不见春归,思春反被春伤。春心结成春疾,春疾还得春方。满怀春恨绵绵,拭泪春眼双双。总不如撇下这回春心,今春过了来春至,再把春心腹内藏。
  家里装上一壶春酒,唱上几句春曲,顺口春声春腔。满目羡慕功名,忘却不了窗下念文章。不料二月仲春鹿鸣,全不忘平地春雷声响亮。
  这一曲《春词》装满了对春天最美的想象,道尽了春日的美景、美事、美人,这诗就像他的画一样,动着灵性,透着传神。诗里藏着画,画映入你的眼帘,诗情涌进你的心房。沽一壶新酒,让功名穿肠过;唱一首春曲,让春雷来伴和。
  最“雅”的踏青
踏青中,最优雅的莫过于1600多年前那次曲水流觞。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朋友在山阴兰亭踏青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作撰写了序文,便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虽已时隔千年,世殊事异。然当时之情景仍历历在目,若昨日。三五好友,列坐于流水边,绿柳下,听虫鸣,看蝶戏花丛,闻泥清草香。作文、吟诗、赋词,一觞、一咏、一言、一笑,都付流水一曲。
  最“暖”的踏青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一幅多么惬意的风景,多么温暖的风景。有翠绿的竹刚刚抽芽,俏皮的桃花羞红了脸,在春风里潇潇洒洒,散发着春天沁人心脾的气息,一淙潺潺而流的溪水,从家门口流过,清澈舒缓,叮叮咚咚的流水声,和着鸭的鸣叫,奏出一首春日里的情歌,暖暖的,很贴心。
  如此时节,与心上之人,牵手,迎着那一抹暖阳,走在春日的田野里,不急不躁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宛如品着一杯淡淡清茶,馨香,入心。在这样恬静淡然里,与你,看花开半夏,阳春三月,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走出去吧,去散步,去感受,去欣赏,一切的一切,与自己喜欢的人。大自然的美也许不在落尽眼眸里,更多的是来自心灵的感触。春风吹来,桃花开了,漫步云端,诗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