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珮,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自2004年7月到中国石油大学任教以来,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讲授“财务报告分析”、“税收会计”、“税收筹划”等6门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课程。曾荣获全国微课大赛北京赛区优秀奖、校微课大赛一等奖、校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和最佳教学演示奖等教学奖励,是学校品牌课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连续三年被毕业生评为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老师。
记者:您如何看待教师这个职业?
王珮:之所以选择做一名教师,一方面是幼时的理想;另一方面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我认为教师的职业是神圣又充满活力的,我们既可以用自己的学识和经验为学生传道解惑,学生也可以将他们的活力传递给我们。老师和学生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不亦乐乎!
记者:对您职业生涯影响最大、帮助最多的是哪一位老师?
王珮:对我职业生涯影响很大的老师不只一位,他们都在不同阶段给了我巨大的帮助。已经退休的钟国晶老师是第一位对我进行教学指导的老师。当年她作为商学院教学专家组的组长,经常深入课堂对我们的授课方式和课堂组织进行一对一的点评和辅导;马义飞、张宝生、郝洪等老师在我参加各种教学比赛时都给予了无私和悉心的指导,他们的奉献和敬业精神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记者:刚走上讲台的时候,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如何克服的?
王珮:刚走上讲台时,我遇到的困难是无法判断自己的授课方式和讲授内容学生能否接受。通过与学生多次沟通和交流,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成为老师的头三年里,学院会计专业的老师比较缺乏,可会计专业的学生却占到学院学生总数的近二分之一。每学年都有2至3门新课需要去准备,授课压力很大。但在郝洪、王琳和张先美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指导下,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顺利度过了这段非常辛苦的时期。
记者:您希望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王珮:一是建立思考问题的方式;二是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三是培养学生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记者:您的教学设计是如何实现“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的?
王珮:以我讲授的“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为例,除了课堂的案例教学外,我还专门设计了学生实践环节。学期初,我会指导学生选择一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开展,逐步完成该公司财务业绩的分析报告。整个实践环节实行过程管理,老师和助教对学生进行指导,并按进度分次批改报告。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记者:您认为当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什么?您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好的经验与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分享?
王珮:我认为成为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全身心地热爱和投入这个职业,这也是教师的师德所在。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真的用心,才能让技艺越来越精湛;只有对教学充满热情和兴趣,才能在课堂上始终充满激情。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并尽可能地予以发挥;同时,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给予他们所亟需的。在积累教学经验方面,我觉得经常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通过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