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一流本科,很难成为一流大学
期次:第1045期
阅读:698
作者:教育部副部长 林蕙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总体上看,我国还不是高等教育强国,“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一些学校包括高水平大学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机制等还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实际、脱离时代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相对陈旧单一;实验、实习、实训环节相对薄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仍有待增强。
一些高校在办学中“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比较突出,领导对本科教学工作重视不到位、教师投入不到位、优质资源保障不到位。一些高校要特别注意防止三种情况,一是防止只重视学科建设而忽视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侧重于知识体系的继承与创新。专业建设是社会需求与不同学科知识体系的结合,侧重于专门人才的培养。一流学科是一流专业建设、一流人才培养的有利条件,但不等同于一流教学。在“双一流”建设中,要把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相结合,使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专业建设成为有机统一体,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二是防止只重视研究生教育而忽视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特点决定了学生与教师以及科研项目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一些高水平大学无论校方还是教师都十分关注研究生教育,但对本科教育却不同,我们不能只重视研究生教育而忽视本科生教育。要看到,一流本科教育是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没有一流本科,也难以实现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三是防止只重视培养少数拔尖人才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是重要的教育策略,一些高校实施的面向少数学生的改革实验班,集中优质教学资源重点培养,努力使他们的成才率、成“大才”率高,这十分必要。但同时,要将实验班先行先试的教学改革成功经验进行推广,使教学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学生。这也是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本科、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