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期次:第1049期    阅读:701   

  □张嵩(党政办公室)
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突出强调教育和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阐释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四有”标准,具有鲜明针对性和强烈时代感,是新时期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遵循,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
  有理想信念是成为好老师的根本。好老师要以“传道”为第一责任和使命,树立崇高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好老师要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强烈愿望,把教书育人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有道德情操是成为好老师的前提。好老师要在自我修养的不断提升中实现道德追求,自觉坚守精神家园,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引领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有扎实学识是成为好老师的基础。一个好老师,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知识储备和胸怀视野,是教师“传道”的基本前提。一个好老师,要掌握教学智慧,通过有效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丰富实践知识,做智慧型教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
  有仁爱之心是成为好老师的关键。做一个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师之优,人则优。良师才能善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一流教师。广大教师应该牢记崇高使命,坚守神圣职责,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创造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