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精神,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期次:第1061期
阅读:679
□韩丽纮(马克思主义学院)
今天的中国,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国家民主繁荣,耳边唱响的是多彩的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而我耳边此时此刻回响的却是《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些词句哪怕学习诗词多年后,依然能激起我内心无限的热情和力量。红军长征因其伟大被载入史册,成为每个人心中无法忘却的记忆,甚至在许多时刻,它能超越现实,成为人们内心鲜活的画面,并牢牢刻入灵魂的深处。
喜欢游览祖国河山的我,曾经无数次倘佯在长征路上。看过了)山,也跨过了草地,更站在泸定桥岸边,看波涛汹涌,浪花无情!爬)山,过草地,对于生长于新中国的我来说,只是一次游玩,面对旅游景区完善的设施和平整的道路,我仿佛看到了那惨烈的场景——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坚定的信仰,红军战士无视头顶呼啸的枪林弹雨,无人退缩,无人后悔当初的选择,艰难中飞跃,鲜血染红了滔滔江水,而队伍却在向前,向前!
也许随着长征距离我们的时代越来越远,也许随着英烈们离去的脚步声越来越小直至无声,人们会淡忘这段辉煌的历史。但每一次重走当年的长征路,每一次聆听长征路上的故事,都会让我心情难以平静。中国伟大的革命史,因为有了红军长征这一不朽篇章,而愈发灿烂夺目!红军长征,不是中国人自己的史诗,而是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一首红色的英雄赞歌,它是大无畏精神的光辉写照。
我曾经在)山脚下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见过一位老人,他义务为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牺牲于此的战士守墓几十年,无怨无悔。问及他是谁,他摇摇头,不善言辞,经过了解,我才知道,他的父亲曾是红军长征中的一名战士,很幸运活下来了,但他的战友们倒在长征途中的太多太多,所以之后的人生,他的父亲就一直把守护战友的墓地当作责任,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直到去世,他把自己的儿子叫到床前,嘱咐他要继续自己这一生所做的事情。儿子重重地点了头,才有了我看到的一幕!听完这个故事,一瞬间,我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曾经对物质和名利的追逐之心,耳边回响的只有那四个字——长征精神。
今天,我们纪念长征,回忆过去红色的历史,并非要求每个人都重走长征路。但长征精神可以永存,更可以成为我们理想和信念的坚强动力。忘不了今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发扬长征精神,克服无数未知的困难,面对强敌,从不言败的激情画面!特别是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在本届奥运会上登上最高领奖台的那一刻,全中国人无比激动、倍受鼓舞。冷静,不抛弃、不放弃,勇往直前,这不正是长征精神最好的时代体现吗?
这一学期,我教的本科生新生有555人,每一次授课,我都会努力将自己的感受和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溶入课堂内容,润物细无声,我希望,这些刚刚步入大学的青年能学习长征精神,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能乐观、坚强、从容、宽容、勇敢。
长征精神,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我愿作为老师,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化做新时代的道德情操和对学生的热诚之心,与他们共同进步,共同追忆!
长征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