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勘探心沉积开发情

    期次:第1062期    阅读:954   










  第一届全国油气地质大赛圆满落幕,赛后部分团队接受了石大大学生记者团的采访,讲述了关于参加此次比赛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的感悟,下面小编就带你一起感受他们积极、赤诚、热血的石油地质情怀!
赤诚勘探心 先锋勇夺魁
勇探先锋队由5名博士生组成,团队名字源于他们始终相信勘探无禁区,没有找不到的油气,只有打破思维禁区,只有创新与勇气并存才能开辟一片新天地。
  队长刘畅介绍说,他在团队中主要负责分析地震测井资料对层位进行划分,之后井震结合,通过单井相和联井相分析确定沉积相类型,最后结合构造、沉积等知识,得出对所研究地质区域的认识。队员高华华认为,一个人思考很难打破思维瓶颈,大家都是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吸纳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只有取长补短才能让团队走得更远,到达那梦想中的“未知非禁区”。
  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他们勇夺技能大赛综合组冠军!“大赛让我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巩固和提高,与全国各地优秀学子思维火花的碰撞,也让我们在一个全新的学术世界中汲取知识的营养。”队长刘畅感恩地说。
  学术之路、创新之路还很漫长,他们会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永不停歇前进的脚步!
“辣妹子”的油气地质进行时
黑曜石队由四个来自重庆的“辣妹子”组成,她们都是本科生,在理论知识和经验方面都有所欠缺,但她们对比赛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她们队伍的寓意是:黑曜石虽然不像宝石一样耀眼,却有着独一无二的光芒。
  “评委专业又和蔼,纠正了我们很多错误,在未来的成长路上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在她们看来,比赛更像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不仅系统梳理了所学过的专业知识,还拓宽了自己的思维和眼界——这就如同她们参赛的初衷:在这样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学习,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延安大学“先锋小队”
传承石油精神 献身祖国油气
来自延安大学的“先锋小队”全部由大三本科生组成。接到比赛通知后,他们第一时间备战,但是比赛远没有他们想象的简单:同场竞技的有很多硕士、博士研究生组,各方面的差距如何在短时间补齐?很多专业课他们才刚开始接触,如何弥补知识的不足?
  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们奋起直追,在赛前的两个多月中,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学习软件开发,补齐团队“短板”。负责软件开发的靳星硬是在两个月时间内学会了地质类、石油工程类多个软件的应用,“我们都为他点赞!”队长安平平说。
  大三正是面临人生道路抉择的时候,队员们开始思考就业、考研、留学等问题,面对油价低迷的石油行业寒冬期,他们内心有过迷茫。但是参加大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被学术达人投身科研的学术精神所感染,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继续求学的决心。队员们表示,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弘扬石油精神,夯实专业基础,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争做一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油气地质专业人才。”
数“志留人物”还看今朝
说起团队名为什么叫“志留人物”,队员们异口同声地说:志留纪是早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古生代第三个纪,作为石油地质学子,他们在学地质知识时对这部分知识印象深刻,团队成员也因此对“志留”有着特殊的情愫。此外,他们认为“志留”有将远大志向留在心间之意。
  团队队员各自“术业有专攻”,胡笑非一直在做页岩气评价,王林琪负责非常规油气田,彭先锋负责储层评价,虽然各自有研究重点,但还是经常开会研讨。他们认为,无论最后胜负如何,凭着对创新的执着追求,他们足以扬帆前行!
  义无反顾 全力出发
当选择参加这个比赛后,于浩雨便义无反顾的投身其中,“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查找文献、分析数据、寻找图片……只为做得更好。他认为,答辩汇报时,在老师和其它参赛选手面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投影到显示屏上,他的内心非常激动,很有成就感。“我觉得自己准备得还不是那么充分,但我并不遗憾,因为我努力过了。”他轻快地说。
  队员们说,大赛巩固了所学专业知识,扩展了视野,锻炼了思维,并且能和全国的地质学子一起交流,这些收获都让他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