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地质学:
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期次:第809期
阅读:1008
被评为2007年度北京市精品课程的“石油地质学”是我校地质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同时也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石油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或选修课。该课程主要介绍油气生成、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及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正确理解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油气生成与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油气在地壳中分布的基本规律,掌握石油地质研究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利用石油地质学的原理与方法对盆地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进行初步的评价。
“石油地质学”在我校开设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自1954年北京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前身)设立石油地质勘探专业起,“石油地质学”就是该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上世纪60年代初,由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地质教研室老一辈教师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石油地质学》教材,成为我国培养大批石油地质勘探人才的重要教材。上世纪80年代初,由张万选、张厚福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教授相继编写出版了新的石油地质学教材,为大批油气地质勘探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专业人才目前正活跃在国内外石油天然气勘探领域,成为我国油气勘探事业的中流砥柱。目前,该课程已逐步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学队伍,其中有多位教师已成长为国内知名的石油地质专家。由课程负责人、资源与信息学院副院长柳广弟教授担任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石油地质学》即将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石油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需要综合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地史古生物学等基础地质知识来领会石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不仅需要重视课堂理论讲解,更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深化理论学习。因此,该课程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其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在精简理论学时,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该课程还注重将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时引入课堂教学。例如,近年来我校石油地质学科在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条件与主控因素、油气生成的机理与烃源岩评价、高温高压条件下油气演化机理与成藏模式、隐蔽圈闭成藏机理与评价技术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这些研究成果被有机地融入教材和教学中,科研促进教学成果显著,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水平。
此外,在教学中,授课教师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介绍油气地质新理论,邀请著名石油地质学家举办讲座介绍油气勘探新进展和勘探实例等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