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照进现实

我只能说,自己在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做了一些最基本的事情,耐住了寂寞,于是命运给了我一个机遇,碰巧又让我抓住了。

    期次:第809期    阅读:930   




□谭悦(工商管理学院2004级)
2004年9月,我走进石大,开始了人生中一个新的阶段。总结大学的前三年,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我没有任何标榜自己爱学习的意思,只是对学习不反感,自己又不太热衷社团活动,所以能够让我忙活起来的也就是学习了。
  当时无论是我自己还是家里人都希望我毕业以后继续读研。非考试型选手的我,实在是没有考研的意思,当时又恰巧听说同专业的师姐保送到了北航,于是保研的想法从刚入校门起就根深蒂固了。保研是个持久的耐力赛,用三年的“积蓄”去搏最后入选的资格。这听上去好像挺可怕,但实际上,只要心态调整好,并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韩国新任总统李明博在向记者解释为什么自己大学时代那么优秀的时候说过:“我的成功不是因为我多勤奋,而是他们都比我懒惰。”这句话也是我的体会。每一次考试我都竭尽全力,为的是不让未来的自己有悔恨的机会。三年全部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100%优良率,是我为自己挣下的第一份资本。
  前两年是“厚积”的过程,没有方向,没有指导,只有做好手头的事情,努力学习、认真考试。慢慢地,科技创新、挑战杯、英语竞赛等等迎面扑来,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参加了。于是从第三年开始,就有了收获——发表了论文,获得了奖励。大三的暑假,我还幸运地获得了去康菲实习的机会,这些是我的第二份资本。
  前三年的一切努力,只是保研能否入选的一块敲门砖而已,手中的材料是否有分量、是否有质量决定了哪扇门可以敲。在经历了一番思量后,我向四个学校递出了申请——清华、中科院、人大和北大。我的简历没有敲开前两所学校的门,后两所给了我面试的机会,又碰巧在同一时间。我随了自己的意愿,选择了北大。
  每年投到北大的申请有很多很多,而北大第一轮的筛选非常严格,我在为自己能够进入复试感到兴奋的同时,也知道自己面临的挑战定会无比艰难。我做好了复试不成功立刻找工作的心理准备。所以,对自己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在复试的时候把最真的自己表现出来,不做作,不掩饰。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老师很亲切,让面试变成了一次很开心的畅谈,没有主题,没有专业,轻松,幽默。每个候选者都带着笑意和满足从面试的房间走出来,每个人都有一种根本不在乎能否被录取的豁达。完成面试那天,我激动得感觉人生都没有遗憾了,结果已不再重要。也许正是这样的心态决定了我的表现,我拿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
  不长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一个真理: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没有收获只能证明努力得还不够。当然,这收获不仅仅是成功,可能更多的是失败和遗憾,但是比成功更宝贵。梦想变成了现实,是四年前的我不曾预料的。我只能说,自己在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做了一些最基本的事情,耐住了寂寞,于是命运给了我一个机遇,碰巧又让我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