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我为你骄傲(二)

见证中国巨变

    期次:第809期    阅读:850   

我们这个时代
□陈希(化工06-2)
“我们这个时代”——言到嘴边,脑海中便会跳出一个个涌动的瞬间,彩色的,旋转的。电脑,拖着鼠标的长尾,在信息的暗流里穿梭;摩天的楼,黑色,灰色,白色,整幅的玻璃墙在阳光下泛着幽蓝色的光;一条条高速公路,像长长的电影胶片,从四面八方汇到眼前互相缠绕又四散而去……这就是我的时代,我们的时代,繁华茂盛,五彩斑斓,前途似锦。尽管它远不完美,但叫人热爱。
  我们是幸运的:1997,香港回归;1999,澳门回家;千禧之初,加入世贸组织;2001,申奥成功;2004,雅典凯旋;2005,神六升空;2007,嫦娥探月;2008,北京奥运会就在眼前——睡狮已醒,巨龙腾飞,我们是国家走向富强的亲历者,祖国的壮大常让我们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是的,祖国还不够发达,在许多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们会因种种的不足而焦虑而惶然,因为直至今天,我们仍一直扮演着改革开放成果的享用者的角色,我们渴望着早日以建设者的姿态登上中国发展的动力机车,担负起属于我们的历史使命。
  现在的我们,可能还是一个蛹,在蛰伏中积蓄着力量;终有一天,我们会破茧而出,用令世人震撼的美告诉全世界:我,来自中国!
大学,不再遥远
□侯子峰(人文07研)
上小学时,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农民的孩子,在北京有两所学校:清华和北大,那是中国最好的大学。那时就想,要是能上大学就好了。那里一定是天蓝地阔,绿草如茵,可以舒适地读书,可以聆听知名教授的教诲,这是何等幸福的事啊。
  十几年前,考大学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度之大让人望而生畏,落榜是很平常的事。很多不甘心回家种地的学生只好和书本死磕到底,复读两三年是常有的事。一位学长在我们中学复读了五年才考上大学,被人戏称为“八年抗战”。
  哥哥考大学是在1998年,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传说中的“象牙塔”已非天才们的专属地,但还是很难。在教育质量相对较差的普通中学,只有非常优秀的人才能幸运地走过“黑色的7月”。当时他考了445分,落榜了,只好又在市二中苦读了一年,最后只考了个专科院校。
  我自觉还不如二哥的成绩,可是由于赶上扩招,不仅上了大学后来又读了研究生。现在,中国的大学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我们生逢其时,有机会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因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比常让我感到肩上的压力
□杨成艺(化工06-1班)自我出生以来的20年,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全世界都在为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惊讶,甚至有人据此提出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无比的自豪。
  大概10年前,在我的家乡人们异地之间交流还几乎全靠书信,因为当时电话远没有普及。而现在,电话对人们来说早已不再陌生,人们过上了“言而无信”的生活,远方的儿女,随时可以向家人报平安,手机、电脑更是让大家的生活无比方便、快捷。真难以想像,这仅仅是10年间的变化。
  作为一名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变化当然最为敏感。我的父辈们上学的条件相当艰苦,教室破旧,书桌不齐,冬天坐在破陋冰冷的教室里冻得直打哆嗦。而现在,老师用投影仪和多媒体给我们上课,教室里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电扇,这样的对比常让我们在感到幸福的同时又体会到肩上的压力。中国在我们的祖辈、父辈手中站了起来、富了起来,更要在我们的手中变得越来越强大。我希望自己能早日成为有用之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所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