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球场“智多星”
1938年,吴仪出生于武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早逝,吴仪几乎是由哥哥一手带大的。在兰州,吴仪度过了自己的中学时光。
1956年,吴仪考上位于陕西咸阳的西北工业学院,成为国防系常规武器专业的学生。这所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38年,在工科方面享有声誉。
叶文礼曾担任吴仪机械制图课老师,在他的印象中,这个总是留着一头短发的女生非常干练。
“她外语比较好,在学校很活跃,像个男孩子。”
吴仪是个好学生———机械制图课是当时较难的课程,而她学起这个课来却很轻松。
吴仪入学不久,就被学校女垒教练李福堂看中,并很快成为校队队长。吴仪的身体素质并非最好,李福堂让她担任队长,是看中她“用脑子打球”。“我们都叫她球场上的智多星。”李福堂说。在防守中,吴仪最擅长的是游击手的位置,这是一个身手灵活的选手才能打好的位置。
在对抗激烈的比赛中,吴仪也展示出她不服输的一面。李福堂回忆说,一次他们到西北农学院打友谊赛,两队平时练的球大小不同,“我们练的是9寸球,对方打的是12寸,对方坚持要打大球。”
双方教练僵持不下时,队长吴仪却主动应战,“那就打大球,我来投。”那场比赛,吴仪率队大胜对方。
在运动队中,吴仪也展现了她的组织才华。一次开队会时,她强调队员们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有纪律,一是要团结好。此后,李福堂也经常用这两点要求历届校队。
重要的选择
1957年,西北工业学院面临着一次重大的调整,不但改名为西北工业大学,而且整个国防系将被撤掉,并入其他学校。由于院系调整,当时学校准许学生自由转系、转学。
“她征求过我们的意见,是留下来还是走好?”叶文礼回忆说。吴仪最终选择到北京石油学院攻读炼油工程专业。
1957年寒假过后,吴仪送给叶文礼和另一位年轻教师一个玻璃材质的花灯罩。两位老师宿舍的灯罩早已坏掉,不能很好地聚光,他们在绘图时常感亮度不够。吴仪这个别致的礼物,也展示出她细心的一面。
炼制系女生
1957年,吴仪来到北京石油学院,成为石油炼制系57-1班的班主席,当时班上有将近40人,只有8个女生。比她高一级的周天姬回忆说,在石油学院,她继续留着一头短发,给人的印象是“像个男孩子”。“班花排不上她,我都没有注意过她穿不穿裙子,”她的大学同学回忆道,“她瘦,皮包骨。”
但很快,吴仪做事风风火火、干练有序的特点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吴仪在石油学院的辅导员林世洪老师至今还记得吴仪读大学时“夜闯男生宿舍”的故事。
1959年盛夏的一天夜里,细心的吴仪劝阻了一个因失恋欲轻生的女生后,已是深夜两点。可是,她有“事不过夜”的习惯,于是赶去找住在男生宿舍的班主任汇报。
当时已经入睡的林世洪,突然听到自己宿舍门被敲得咚咚响,便匆忙穿着背心、短裤就起身开了门,发现站在门口的竟是女学生吴仪。刚当老师不久的林世洪顿时感到窘迫,一时不知所措。
吴仪看到老师尴尬,自己反应很快,说:“老师你赶紧坐到床上吧,别感冒了,有件事情几句话汇报一下就可以了。”
1958年下半年,大炼钢铁、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开展得热火朝天,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了。石油部动员石油系统大搞土法煤炼油“小土群”。学院派了100多名独立性强、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先行到各地去调查、联系、布点。
20岁的吴仪被派往贵州,她独自一人在偏远的山区跑了10多个地区。在向林世洪汇报工作时,她说,山路难走,旅店稀少,并且很简陋,住店人更少。她常把差旅费揣在怀里,和衣而卧,不安地睡一觉。
林世洪后来也前往云、贵等地联系工作。当他亲自走完吴仪曾经走过的路时,不禁感慨万分。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想想吴仪一个20岁的女孩子,只身一人探路、选点,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多么不容易!要有多么坚强的意志和勇气呀!
吴仪毕业后,1962年被分配到兰州炼油厂工作,这家著名的企业是新中国石油系统内最有实力的炼油厂之一。在这里,吴仪从基层技术员开始,实现了事业上的首次成功。
本文据《京华时报》、《南方周末》等相关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