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闹“火”了平静课堂

    期次:第1064期    阅读:896   



“在今天刘林老师的‘计量经济学’课上,我们围绕‘多重共线性’专题展开了辩论,大家都很喜欢这种创新的教学形式,既能学知识又很快乐,很期待下一次。”刚下课的能源经济专业2014级本科生赖星威兴致勃勃地说道。
  2016年秋季学期,工商管理学院刘林老师主讲的“计量经济学”课堂上,四场系列辩论赛通过“学生预习——提出问题——课堂辩论探讨学习——老师总结点拨”的新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提问,学生为回答主体、教师辅助的方式展开辩论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灌输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计量经济学”第四章内容“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放宽基本假定的模型”,是对当模型违背了经典假设时有何后果、如何检验、如何修正进行的探讨,十分适合同学们自行研究讨论。为此,刘林老师将108名同学分为8个小组,每次辩论抽签决定其中2支队伍作为参赛队,其他6支队伍均等分配作为参赛队的“智囊团”。辩论内容分为两大板块:基础知识部分和深入学习部分,即每组准备6个问题,其中有3个基础问题,还有3个有难度的问题,这样的搭配既有利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多重共线性”专题辩论课上,大家围绕辩题唇枪舌剑,“火药味”甚浓。“信管必胜队”队员信息管理专业2014级的聂力同学提出:“为什么增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远比总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弱一些?”双方对此展开了激烈辩论。信息管理专业2014级的梁博同学结合课本知识和刘林老师讲解过的知识,又通过自己的思考,解答道:“以教材第56页例题的样本数据为例,名义居民总消费与名义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9989;而它们的增量的相关系数为0.9451。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可决系数分别为0.9978与0.8932,也表明增量间的线性关系更弱,回答完毕。”他的回答让老师和同学频频点头称赞。所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聂力继续追问道:“对方辩友仅以数据事实回答了问题,论证不够充分,请从原理方面进一步解释。”从原理方面解释对同学们来说有不小难度,不仅场上的参赛队员开动脑筋,场下的同学们也都在相互讨论,想要积极参与到辩论中,作为八队“智囊团”的二队——“计生瑜,何生量”队中的国际贸易专业2014级的刘天予同学有理有据地指出:“在微观经济学原理中有原理支持,随着投入的生产要素增量的增加,输出的边际产品递减,说明增量间的线性关系更弱。”这一回答使同学们茅塞顿开,课堂上也响起了阵阵掌声,“计生瑜,何生量”队获得了加分奖励。正是在这样热烈的氛围中,学知识更有趣味,大学里“寂静无声”的课堂顿时沸腾起来。
  最后,刘林老师对这道题进行了点拨,他为同学们做了系统的分析:可以用差分法进行侧面解释,差分法是将原模型变换为差分模型,可以有效消除原模型中的多重共线性,说明经济时间序列数据内存在增量间线性关系比总量间线性关系弱的性质。“在辩论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同学们的很多共性疑点,通过辩论,同学们有一个自己思考的过程,并对知识点进行拓展与延伸,同时也理清了计量知识的思路和线索。”刘林老师在观看了辩论赛后感触颇深。
  辩论赛的授课形式,既突破了传统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又不同于教师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辩论赛开始前为学生确定自主学习的内容,同学们通过小组收集资料、讨论学习、分工合作的方式,对所需掌握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同学们互相提问、互相解答、互相质疑,老师点评的方式,创造了一种新鲜、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拓宽思维,掌握知识。创新的课堂形式赢得了学生的肯定。财务管理专业2014级王浩羽同学说:“这样新颖的学习形式,让我上课注意力更集中,课下愿意积极去准备,因为希望在辩论的时候更胸有成竹,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了。”会计专业2014级刘晓慧认为:“这种形式特别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学们之间的探讨往往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对于教学改革,刘林老师认为这不是一时之事,而是需要长期探索。传统的授课模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日新月异的教学发展的要求,今后他会继续努力进行教学改革,与时俱进创新授课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会独立思考、有上进心的石油人才,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尽一份力。
  教学改革在于扩大固有的教学边界、丰富单一的教学方式、拓展有限的教学内容、适应多维度、个性化的教学导向。石大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
  文/杨喆瑀(会计14级)康雨凝(国际贸易14级)张韵菁(会计14级)刘天宇(国际贸易14级)苑文君(能源经济14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