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陶笛传递梦想的声音

    期次:第1071期    阅读:971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或者是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成人有可能在两三天内就学会演奏一种乐器,并上台表演吗?中国石油大学陶笛社的同学们非常自信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为巩固石大与石大附小共建的“爱心陶笛”项目成果,进一步推进优秀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进入校园,爱心陶笛共建项目2017寒假专项培训于1月中旬在石大附小举行,活动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此次陶笛集训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中国石油大学陶笛社的大学生、研究生组成的陶笛志愿者对石大附小二年级七个班近300名学生进行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第二阶段是由中国陶笛艺术委员会会长、石大人文艺术教育中心赖达富老师对石大附小全体教师(包括非音乐专业教师)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
  石大现有1000多名陶笛爱好者,有的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已经跟随赖达富老师学习陶笛多年。经自荐报名和教师筛选,以石大陶笛社骨干成员为主,由14名陶笛演奏基础较好的学生组成的支教团队,在赖达富老师的带领下,每两人一组分别对二年级七个班进行十二孔陶笛演奏教学。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所有志愿者都在上岗前重新接受了严格培训。赖达富老师专门为集训编写了五线谱教材,做好了统一的五线谱课件,以便和北京当地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接轨。对于原本学习简谱的志愿者来说,此次教学任务也是一个挑战和很好的学习机会,他们在上岗前认真进行了分组试讲演练。
  1月12日至14日是第一阶段培训。在第一天活动中,石大志愿者们全部提早到位,为各班分发陶笛和教材,让小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了陶笛演奏的基本姿势、乐器日常维护的基本常识,并开始学习吹奏简单的小曲,配之以五线谱和陶笛图谱。各班志愿者在班主任的配合之下,很快适应了教学,并能清晰、详细地执行教学任务和解答学生的问题。七个班的学生都进步很快,到第二天时,已经能用陶笛吹出三五首小曲了。第三天上午,所有的班级都开始排练汇报演出的乐曲了。赖达富老师一直在各个班巡回指导教学,为教学有困难的志愿者解惑,为演奏有困难的学生答疑,有时还亲自指导学生演奏。石大附小也为支教活动提供了相关的服务和后勤保障。
  1月14日下午,石大与石大附小爱心陶笛共建项目2017寒假专项汇报音乐会在石大附小多功能厅举行。石大和石大附小相关领导、老师及学生家长300多人参加了活动。志愿者们展示了激情四射的三管陶笛合奏《金蛇狂舞》和优美抒情的《雨后的鼓浪屿》。刚学陶笛两天的学生表演了《小馒头》《老麦克唐纳》《摇篮曲》《拔萝卜》《欢乐颂》《两只老鼠》《龙的传人》等十多首简易陶笛乐曲。石大附小周晓芳副校长主持了汇报音乐会,并对赖达富老师带领的志愿团队的辛勤付出,对中国石油大学和石大附小家长们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家长们看到三天前连陶笛都没有摸过的孩子,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陶笛演奏,并能上台表演,非常欣喜。全场数百个手机、相机不约而同抢拍记录着孩子们与志愿者在舞台上表演的每一个瞬间。
  汇报演出结束后,赖达富老师为家长们介绍了中国陶笛艺术的丰富内涵和弘扬民族艺术的重要意义,并简要讲解了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法则。
  1月16日至17日是第二阶段培训,石大附小教师们学习热情高涨。石大附小共有70多名教师报名参加了陶笛学习。有的教师还把自家孩子带来共同学习,一些石大教师也慕名赶来。石大附小吴宝文校长、周晓芳副校长等领导也饶有兴趣地全程参加了学习。几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也不放过难得的学习机会。
  针对成年人学习陶笛时容易出现的常见问题,赖达富老师在教学中结合了大量歌唱、手势等现代音乐教法工具,并非常强调基本功练习,帮助老师们非常直观、轻松地掌握陶笛演奏的基本技巧。石大附小音乐教师们也主动帮助非音乐专业教师解决识谱、节奏等音乐基础问题。在教学间隙,赖达富老师还为大家展示了三管陶笛、低音陶笛、迷你陶笛等丰富多样的乐器,演奏了《大鱼》、《天空之城》、《康美之恋》等雅俗共赏的陶笛乐曲,让受训教师们大开眼界。经过两天的集中培训,老师们基本掌握了陶笛演奏的指、气、舌三大基本技巧和《欢乐颂》、《龙的传人》等七八首简单的陶笛乐曲、练习曲,为今后在石大附小各班进一步开展陶笛教学打好了基础。
  经过短短两天集中学习,参加学习的教师们已经深深爱上了陶笛,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陶笛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他们的投入必将对石大附小的民族陶笛艺术传承和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石大与石大附小爱心陶笛共建项目2017寒假专项培训的成功举办,不但解决了陶笛进校园第二梯队的入门问题,也为今后石大附小的陶笛师资建设打下了基础,开启了高校与附中附小共建从“授人以鱼”逐步转变到“授人以渔”的模式。
  文、图/陶笛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