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学习收获快乐

    期次:第1075期    阅读:764   

  □曲鸿雁(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我在国外攻读博士期间,第一年主要是做助教,其他时间给本科生和硕士生讲授2门石油工程专业课,并指导本科生做毕业设计,个人感觉国内和国外在人才培养方面有较大不同,除了教育模式不同之外,还与求学者(学生)本身密切相关。
  一是大部分国内外本科生的课堂参与度、投入度不同。
  对于本科生而言,求学者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投入度不同,会导致学习效率差异大。大部分国外学生上课时间精力较集中,基本能保证75%以上的精力投入,上课期间除了给讲义拍照之外,基本不被允许使用手机(发短信或打电话),这样他们能够安心上课,尽量不被其他事情打扰。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可以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打断老师直接提问,或者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和问题的印象以及理解程度。
  但在国内课堂上,一部分学生上课时间的参与或投入程度都有待提高,这部分学生在浏览微信、回复短信等事情上花费较多时间,真正专心听课的却不多。一部分学生虽然专心听讲,但并未掌握正确的方法,大部分时间在记笔记,却并不能充分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课下还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温习或重新阅读课堂笔记,学习效率较低。反之,大部分国外学生在课下基本都是在图书馆大量阅读教科书以外的参考书,扩大知识面,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是大部分国内外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科研效率不同。
  大部分国外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精力集中,效率较高,基本看不到他们加班,除了每天8小时的科研工作之外,其他时间他们选择参加社团、课外活动以及进行体育锻炼,放松身心,劳逸结合。
  国内的研究生大多比较用功,甚至除了睡觉以外的时间基本都在实验室或工作室“泡”着,可是他们大部分应该进行科研的时间却可能在处理杂事,效率不高,导致经常晚上还要加班到很晚,睡眠时间不充足,长此以往导致身体不适、精力不足。其实保证科研时间固然重要,但更应该注重的或许是科研效率的提高。
  归根结底,普遍来看,国外的求学者本身并不比国内的求学者强,只是他们大多因为兴趣而求学,因此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享受学习和科研的过程。而一部分国内的求学者可能迫于自身或家庭的压力,身体和精神上容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国内的教育模式需要改善,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上着手解决问题,不需要总是寄希望于外界环境的改变。应该尝试努力发挥个人主动性,赋予学习和生活更多的快乐,掌握自己的主动权,从而最终改变求学现状,实现良好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