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国家能源需求探索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期次:第1076期    阅读:895   

  □禹春霞(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为满足国家能源战略需求、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能源行业人才培养夯实坚实基础,学校在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设立了“能源金融及能源系统分析”全英文硕士学位项目和金融硕士专业学位项目。“能源金融及能源系统分析”全英文硕士学位项目从2013年开始招生,已运行四年;金融硕士专业学位项目从2016年招生,已开始运行。我非常幸运地参与了这两个项目的筹建和运行管理工作。在全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结合自己对这两个项目的管理经验和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经历,谈谈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心得体会。
  一、两个项目的研究生培养要各有侧重、有所区别。
  张来斌校长在教育思想大讨论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动员会讲话中提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定位于优秀专门人才,侧重研究方法、学术规范的训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其培养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提高实际工程能力为重点”。首先,研究院的“能源金融及能源系统分析”全英文硕士学位项目和金融硕士专业学位项目的开展要以此为指导思想,致力于“能源金融及能源系统分析”全英文硕士学位项目培养的学生更加精于学术,金融硕士专业学位项目培养的学生更加注重专业,满足能源行业的不同人才需求。其次,制定和完善符合各自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学分要求、毕业环节和毕业要求等。最后,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明确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不同,在论文选题、课题指导、毕业要求等方面做到合理区分。
  二、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过程控制,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第一,学校可以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开展研究生院监控制度,全流程监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例如,导师和学生都要定期(比如一学期)向学校提交学生的科研进度和导师与指导学生的交流情况。第二,学校或研究院可以对研究生培养的四个阶段,即课程培养、开题答辩、中期考核、毕业答辩提出明确要求,量化研究生培养的阶段目标。第三,学校或研究院对新晋研究生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定期组织研究生指导教师交流,提高研究生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水平。第四,研究生指导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将最前沿的课题带给学生,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
  三、积极响应学校国际化战略,提高培养的研究生的国际化水平。
  首先,搭建国际化的教学平台,将引进国外先进师资与培养国内优秀教师团队相结合共同授课。其次,与国际上的能源院校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交换培养学生。最后,通过参加企业实习、研究生暑期学校、前沿讲座、国际会议、课题合作研究等形式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与国际能源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能源企业管理者进行深入沟通和学习。
  四、建立高效的管理运行模式。
  首先,研究院应该针对招生宣传、学生选拔机制、授课教师管理、课程质量保障和行政事务支持等方面建立一套规范的制度和量化指标。其次,研究院还应建立一套宣传效果测评方法、选拔效果测评方法、授课教师授课效果测评方法、上课前学生能力测评方法等。研究院应尽可能量化、细化这两个项目的管理过程,进而形成一套“有章可依、有据可循”的规范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