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姑娘邀你踏歌烟雨中,可愿同游?

    期次:第1073期    阅读:736   

  北京2017年的第一场雨在春分这一天如期而至,今天她又来探望我们,还是挟着冬天遗留的丝丝凉意,裹着春天花草的淡淡芬芳。在我惯常的印象中,北国不常下雨,除了夏天偶尔的暴雨,很少有雨水光临,更多的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景象,透着凛冽与刺骨的寒意。
  对于我这个生于南方、长于南方、习惯了“静听穿林打叶声”的小女生来说,生活在相对少雨的北京,心中总有那么一丝丝的怅惘。
  2017年的这场绵绵春雨,让我忆起了江南,也改变了我对北国的记忆。江南的雨,它既有梅雨时节的缠绵,又有盛夏时节的狂暴,既有初春的温暖,又有凛冬的严寒。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在雨中融入了感慨,或喜爱之至,或触雨生情,或因雨结缘,也因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今日,就着这春日里的雨景,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来品一品具有不同韵味的雨吧。
  最“温情”的雨朱自清在《春》中对雨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这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怕是有一间就是我的家吧;那披着蓑戴着笠的农民,怕是有一个就是我的家人吧。雨中的花儿草儿生命力愈发旺盛,雨中的傍晚充满着让人内心温暖的光晕,雨中的人儿辛勤劳作为生活而努力,一切都那么温情美好,筑成了人们内心最温情的堡垒。
  最“忧伤”的雨若说见过的最“忧伤”的雨,莫过于《清明》了。
  《清明》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纷纷的落雨中,诗人何其悲伤,确是无处话凄凉。可当“借问酒家何处有”时,天真烂漫的牧童指向远处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跃然纸上,忧郁的情绪中,又让人感受到盎然的春意和生活的希望。
  最“聪明”的雨我见过最聪明的雨,是《春夜喜雨》。《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你看这雨儿多会讨人喜欢,来时无声无息,走时倒是留下了痕迹。它牺牲了自己,滋润了万物,锦官城里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娇艳美丽,给人带来春的消息,生的希望。
  最“朦胧”的雨在戴望舒的《雨巷》中,能感受到雨的浪漫,雨的希望。
  《雨巷》(节选)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很难说是戴望舒成就了《雨巷》还是《雨巷》成就了戴望舒。在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雨巷”里,“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仿佛成为一种忧郁的代言,她在狭长而孤寂的巷子中独行,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去追寻一个美好的理想,在愁苦和惆怅中探寻人生的美好。这朦胧的雨,悄无声息的来,不着痕迹的去。
  最“深情”的雨见惯了中国的雨,我们来赏一赏外国的雨。《雨》博尔赫斯(节选)The afternoon grows light because at last Abruptly a minutely shredded rain Is falling, or it fell. For once again Rain is something happening in the past. 黄昏下雨时,天空突然明亮起来,独自站在窗前,不由回忆起温馨的过去,如玫瑰般火热的爱情。在簌簌的雨声中,仿佛看见了父亲向“我”走来。看似简约、收敛的诗句中,却在雨中折射人的内心,寄托人的亲情。雨,总能左右人的心情,让人为之欢喜,为之悲伤,为之疯狂,为之沉寂。
  以前总喜欢站在庭院里静静地看着雨打在青石板上,看着雨从天井的青瓦檐边流下,这时候心情总是惆怅的。心情总是随天气的改变而改变,无法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到底还是心胸太窄。如今身在北方,愈加珍惜这难得一见的烟雨朦胧的日子。文/黎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