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办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论坛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期次:第1078期    阅读:958   

  本报讯 5月8日至12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大背景下,由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二氧化碳捕集、运输与地质封存技术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新疆克拉玛依市政府、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承办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论坛及碳捕获与封存 CCS\(ISO/TC265工作组会议及第九届全会在新疆克拉玛依举办。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司,新疆、山西、江西、广西等地发改委气候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神华、华能集团、中电投、壳牌、道达尔等能源企业代表,以及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挪威等14个国家和9个国际组织的国际专家和国内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在2个主会场、7个分会场共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产业建设,助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论坛”中,与会各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共作了40余场学术报告,围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低碳发展政策,碳排放管理标准,碳市场、碳金融、碳资产以及西部地区低碳发展等内容讨论了CCUS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就中国低碳政策、富氧燃烧的工业示范与大型化研究进展、二氧化碳化学吸附技术等热点话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研讨。
  碳捕获与封存国际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就前期各工作组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进一步明确了ISO\(TC265工作委员会工作目标和各工作组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推动CCS国际标准的进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彭勃教授作为量化与验证工作组组长作了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主题演讲。会议决定就二氧化碳的利用及相关标准成立一个特别工作组,以探讨把二氧化碳利用相关内容纳入到ISO/TC265工作范畴内,该特别工作组由中国担任召集人,牵头相关内容的研究工作,筹备有关二氧化碳利用的国际标准的制定。
  据了解,CCUS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被广泛认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CCUS领域取得多项成果。学校的化工、石工和地质学科群覆盖CCUS全技术链条,同时在研究中,既有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也有工程实践应用,并且凝聚化工、石工和地质学科的各自特色方向,成立了北京市温室气体封存和石油开采利用重点实验室。
  CCUS标准化工作,既是对CCUS前期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的总结,也将为CCUS技术进一步规模化、商业化和产业化提供规范与保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将结合学校学科特点以及在石油石化领域的影响,与国内外产学研机构共同推动CCUS工作的进展。
  (刘琦 杨磊磊)